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大舰巨炮的巅峰,盘点二战中各国最顶级的战列舰(大炮最多的战列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4 18:10:33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722    评论:0
导读

战列舰(英语:Battleship),日本称为戦舰,是装有厚重装甲和大口径主炮的大型军舰,是人类创造的最庞大和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大舰巨炮主义时代的极致产物。设计并建造战列舰在当时是一个极其耗时耗钱耗力的庞大工程,二战时期只有英法德意美日这

战列舰(英语:Battleship),日本称为戦舰,是装有厚重装甲和大口径主炮的大型军舰,是人类创造的最庞大和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大舰巨炮主义时代的极致产物。设计并建造战列舰在当时是一个极其耗时耗钱耗力的庞大工程,二战时期只有英法德意美日这6个国家建造并完工过排水量在35000吨以上的超级战列舰。本期就为大家盘点下二战时期这些国家建造并服役的顶级战列舰。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英国)

(声明:前卫级战列舰二战后才竣工服役,纳尔逊级太旧了,英王乔治五世级才是二战时期英国建造并服役的最高级战列舰)

1936年,各国签署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实际未生效),规定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不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大于14英寸,在此标准下,英国取消了建造装备15英寸以上口径主炮战列舰的计划,并制定了排水量35000吨,安装3座四联装356毫米口径主炮,航速26节的战列舰方案。该型战舰全长227米,舰体长宽比7.23:1。总动力为12.5万马力,最高航速29节(1节等于1.852公里/小时)。主炮为3座45倍口径356毫米舰炮,前2后1,原本设计为每座炮塔4联装,但实际建造中2号炮塔消减了2根主炮,使主炮数量减少到10门,而且炮弹很轻,射速只有1.5发/分,火力一般。副炮为8座双联装50倍口径134毫米平射炮,并装有大量40毫米和20毫米高射炮。侧舷装甲带374毫米,炮塔装甲324毫米,防护能力较强,标准排水量35490吨(满载40580吨)。1937年陆续开始建造,1940年12月11日,首舰英王乔治五世号服役并担任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旗舰。1941年5月22日,参加对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围剿并与其交火命中,3日后俾斯麦号战沉。该级别共建成5艘(英王乔治五世号,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公爵号,安森号,何奥号),全部都参加了二战并取得较大战果,特别是约克公爵号,在1943年12月为前往苏联的运输队护航时击沉德国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但威尔士亲王号在1941年马来亚海战中被日军飞机击沉。战后,剩余4舰都退出了现役,并于1957年前后被拆解。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俾斯麦级战列舰(德国)

1935年,为对抗当时正在兴建的法国新式战列舰,德国提出建造能与之抗衡的重型战列舰计划,原本该计划受限于伦敦海军条约对于排水量的要求,但因日本拒绝签字,条约所规定的排水量上限由35000吨提高至45000吨。最终方案于1936年确定,战舰全长251米,舰体长宽比6.97:1。动力为三组齿轮传动蒸汽涡轮发动机共13.8万马力,最高航速30节。主炮为四座双联装52倍口径380毫米舰炮,炮口初速极高,达到820米每秒,而且射速很快,理想情况下为3发/分。副炮为六座双联装55倍口径150毫米平射炮和八座双联装105毫米高射炮,并装有大量37毫米和20毫米高射机炮。侧舷装甲带320毫米,炮塔装甲324毫米,标准排水量41700吨(满载50300吨)。首舰俾斯麦号于1936年7月动工,1940年8月服役;姊妹舰提尔皮茨号1936年11月动工,1941年2月服役。其中俾斯麦号较为出名,在1941年5月的莱茵演习行动中,一发殉爆英国主力战列巡洋舰胡德号。但自己也在3天后遭到英国海军报复式围攻而沉没。提尔皮茨号则被英国想尽各种办法破坏,并使得其大部分时间都在港内维修,1944年11月终被英国战机重创而倾覆(未沉),战后被拆为废铁。


俾斯麦级战列舰


黎塞留级战列舰(法国)

1934年7月,法国为对抗意大利新研发的的15英寸主炮战列舰,重启之前搁置的37000吨级战列舰设计方案。1935年8月,黎塞留级设计项目正式核准。该型战舰设计全长245米,舰体长宽比7.3:1。装有条约战列舰最强的动力系统,总马力15万匹,最高航速30节。主炮为2座置于前甲板的四联装45倍口径380毫米舰炮,副炮为3座三联装152毫米高平两用炮和6座双连装100毫米高平两用炮,并装有众多40毫米和20毫米高射机炮。侧舷装甲带330毫米,炮塔装甲430毫米,标准排水量35000吨(满载48950吨)。1935年10月22日首舰黎塞留号开始建造,1940年3月建成并开始海试,但因法国在二战中节节败退,黎塞留号随数艘舰艇逃离法国本土,前往海外殖民地达喀尔。后法国战败投降德国,英国担心这些强大的军舰落入德国人之手,于是空袭了达喀尔法国海军,黎塞留号严重受损只能长时间停在港内等待维修。1942年,法国海军加入盟军阵营,1943年黎塞留号前往美国进行船体修复与改装作业,完工后加入英国舰队参加作战任务,直至二战结束。除了黎塞留号,二战前还有1艘黎塞留级战舰让·巴尔号开工建造,后因法国战败而终止,一直到二战结束才继续建造工程,1949年1月16日,让·巴尔号正式服役,成为世界上最后一艘完工并服役的战列舰。1968年,2艘黎塞留级战列舰被除役并拆解。


黎塞留级战列舰


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意大利)

1933年底,意海军为保证地中海霸权提出设计并建造新式战列舰,要求标准排水量不小于35000吨,并搭载其排水量所能接受的最大数量的15英寸以上主炮。1936年确定方案并开工建造,该型战舰全长237米,舰体长宽比7.3:1。14万马力的总动力使得其最高航速达到31节。搭载当时世界上穿甲能力最强(15英寸)的3座三联装381毫米50倍口径主炮(代价为炮管寿命短)。副炮为4座三联装55倍口径152毫米平射炮和12座单管90毫米口径高射炮,并装有大量37毫米和20毫米口径高射机炮。侧舷装甲带350毫米,炮塔装甲350毫米,标准排水量41177吨(满载45963吨)。1934年10月28日,首舰维内托号和二号舰利托里奥号同时开工建造,1936年,意大利海军认为2艘不足以对抗英法在地中海的力量,决定再建造2艘维内托级改进型(改动很小)。1940年前2艘刚服役不久便遭到英国海军空袭而受重创,此后基本都停留在港内直到意大利战败。3号舰罗马号1942年完工,与前2艘一样,趴窝直到被盟军接收,后被德国使用无线电制导炸弹击毁。4号舰帝国号未完工落入德军之手被当做靶船击沉。剩余的2艘在战后被陆续解体拆毁。


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 - 罗马号被击沉


大和级战列舰(日本)

1936年日本海军明确美国海军为其假想敌。但此时的日军联合舰队在主力舰的数量方面无法同美国海军抗衡,于是打算以单舰的战斗力来抵消美国海军在数量上的优势。1937年日本海军确定建造4艘大和级战列舰,该型战舰全长263米,舰体长宽比6.76:1。安装4座蒸汽轮机共15.3万马力并使用球状船首以减小阻力以保证27节的航速要求。武器方面,搭载3座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三联装45倍口径460毫米舰炮,前2后1。发射的重达1.46吨的穿甲弹能在20km处击穿494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射速为1.8发/分钟。副炮为4座60倍口径三联装155毫米高平两用炮(后消减2座)和6座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射炮(后增至12座),并装有大量25毫米口径高射机炮和一些防空机枪。侧舷装甲带410毫米,炮塔正面装甲650毫米,装甲总重量21266吨,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72810吨),是当时世界上排水量最大,装甲最厚的战舰。建造工程从1937年陆续开始,建造过程中日本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不仅战舰主要数据完全保密,连它本身的存在都作为绝对机密,连山本五十六都不知道该型战舰主炮的确切口径。1940年8月8日首舰大和号下水,1940年11月1日二号舰武藏号下水,1941年12月16日,大和号竣工并被编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成为联合舰队旗舰,1942年6月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当看客)。1942年8月5日武藏号竣工。在1944年10月莱特湾美日舰队大决战中,大和号被美军投掷多枚炸弹击中受损,狼狈逃离战场。姊妹舰武藏号身中19枚鱼雷和17枚炸弹,于1944年10月24日19时35分倾覆沉没。1945年4月7日,大和号奉命前往冲绳岛完成自杀式特攻作战,但中途就遭美军舰载机群车轮式攻击,身中10枚鱼雷和24枚炸弹,倾覆过程中发生弹药库殉爆沉没。3号舰中途改成航空母舰(信浓号),4号舰开工不久即停止建造。


大和级战列舰


依阿华级战列舰(美国)

1938年初,美国海军确定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后续的4.5万吨级新型高速战列舰的设计方案——依阿华级战列舰。原本方案为装12门16英寸炮或20门12英寸炮,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达到35节航速,排水量为5万吨左右。但计算后发现该方案的装甲只能承受203毫米的炮弹,因而在最终方案中减少了主炮数量,以便空出吨位加强护甲。1942年8月27日首舰依阿华号下水,该舰搭载历史上主机功率最大的动力装置,最高航速达33节,比一般巡洋舰还快。为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故而限制船体宽度而拉长舰体长度,使得舰长达到270.4米,舰体长宽比8.18:1,而当时其它战列舰的长宽比大多不足7。武器方面,搭载3座三联装新型50倍口径406毫米舰炮,前2后1,发射的重型穿甲弹能在14.5海里的距离上穿透381毫米的垂直装甲,射速为2发/分。副炮为高射速的10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此外还装备大量40毫米和20毫米高射机炮。侧舷装甲带307毫米,炮塔正面装甲500毫米,标准排水量45,000吨(满载58,000吨)。该级战舰以其高速性以及强大的防空火力为航空母舰特遣舰队护航,夺岛战中使用大口径主炮来支援两栖登陆作战。1943年到1944年,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依阿华号,新泽西号,密苏里号,威斯康星号)相继完工并加入太平洋舰队,相继参加菲律宾海海战、莱特湾海战,硫磺岛战役、冲绳战役以及炮击日本本土的战斗。1945年9月2日,时为第三舰队旗舰的密苏里号因成为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的地点而声名远扬。战后还参加过美国历次对外战争。现都已经退役作为海上浮动博物馆展现在美国人民面前,炫耀曾经的辉煌。


依阿华级战列舰


好了,本期战列舰盘点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历史军事知识汇总的可以点赞关注下哦!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6965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