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苗族古歌:在生活中传唱历史(苗族古歌是怎样诞生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4 21:06:45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643    评论:0
导读

每年的“十一”黄金周都是一个婚嫁小高峰 对于珙县苗族儿女来说 在婚礼上唱苗族古歌“出嫁歌”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问题来了 苗族古歌到底是怎么样发展与传承的呢 听小编慢慢道来~ 作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在珙县有传唱者150多人,出版了

每年的“十一”黄金周都是一个婚嫁小高峰

对于珙县苗族儿女来说

在婚礼上唱苗族古歌“出嫁歌”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问题来了

苗族古歌到底是怎么样发展与传承的呢

听小编慢慢道来~

作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在珙县有传唱者150多人,出版了《四川苗族古歌》歌集,《亚罗卡的罗》《朵荡之哟》等古歌获得国省级比赛最高奖珙县罗渡苗族乡以苗族古歌、苗族蜡染等为题,两次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周永华《苗寨新貌》


珙县苗族古歌的起源

珙县苗族并非当地的原住民族,而是于600年前在元末明初之际陆续迁入,在长期的地方战乱、民族融合过程中,苗族古歌像是一本无字史书,记录下迁徙经历,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在代代的吟诵和传唱中,建立社会秩序和日常生活规范。

在题材上,包括民族创世、迁徙、征战、婚姻、爱情、丧葬、节庆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苗族社会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

苗族古歌《天地歌》


苗族部分古歌带有神话元素,且细节丰富,有铸日造月、射日射月、吃日吃月、移月移日、锁月锁日等系列日月古歌,迄今仍在传唱。


政府引导+协会自主 助力非遗传承


以前,古歌传承完全是民间行为,小的喜欢唱,大的愿意教,这就可以了,无需拜师、交学费。用古歌服务同族同胞是件很光荣的事情,也能收到烟酒肉或者象征性的一点酬金,但远不够糊口。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渗入,苗族古歌传唱者一度锐减,到本世纪初,已由二百多人减至二三十人。近几年,古歌等非遗传承被纳入政府工作,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更有利于传承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其意义非同一般。


图 | 曹旭峰《欢乐的牛角号》

2018年6月,珙县举行了以苗语西部方言川黔滇次方言为主的苗族古歌邀请赛,来自四川和云南的150名苗族选手展示了各自的风采。

通过这次邀请赛,充实了苗族古歌资源库,发掘了传承人才,达到了以比赛促研究、促传播、促学习的目的,各地不同的传唱特点也显露无遗。比如,云南威信的苗歌旋律更欢快、更丰富,泸州古蔺、叙永因为接近贵州,其语音也更偏贵州的发音,不过还是听得懂,相比之下,珙县的苗族感情更深沉内敛,娓娓道来的叙述感更强。

芦笙文化节演出

同时,珙县还成立有苗族古歌大合唱队伍、芦笙队等,举办各种山歌节、民歌比赛等活动来提供展演舞台、传播苗族文化,如今古歌传唱人数稳定在150左右。

图 | 杨明生《欢乐的芦笙》

为了解决市场演出和非遗传承“两张皮”、非遗的商业化推广不理想的情况,珙县利用民间演艺协会、广场舞等阵地和组织来加强苗族古歌的传唱。

苗年节

一直以来

苗族古歌都是在生产生活中

传唱自己的历史

同时服务于日常

这是古歌保持活力的“源头活水”

未来也一样

不拘于舞台和形式

哪里有载歌载舞的人群、有热爱生活的表达

哪里就应该有古歌

来 源丨珙县融媒体中心

审 核丨班建

责 编丨张万里

 
关键词: 苗族古歌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7159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