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Tess
公众号:Tess外贸Club(Tess_2006)
业务员求助:
Tess你好,我是18群会员,遇到一个事情,很无奈,想通过公众号这个平台向大家请教一下该这么办。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2021年6月份,一美国客人下了一个定制的帐篷,是通过阿里信保下的订单,
客户做事比较墨迹,设计一改再改,导致货期一拖再拖。最后不得不商定帐篷杆走美森海派,篷布走快递,想办法赶上销售季节。
为了顺利出货,我们也早早找好了货代,告知了客户的相关费用。货一做完便第一时间把货送到了货代的仓库。
那段时间海运一天一个价,客人对费用有意见,说要自己找货代,于是就去阿里找货代。
有一家深圳的货代给他报了很便宜的价格。于是,客户立即要更换货代,即使货已经到我们货代仓库门口,客户也要坚持把货拉走。
我苦苦劝说客户不要在节骨眼上换货代,免得节外生枝,赶不上船期,影响销售。我甚至提出可以分担一部分运费,只求顺利出货。
但客户坚持换,坚持用他在阿里上找到的货代,我也没办法。
我也苦口婆心跟这个货代说这个是急货,希望她不要插手,可是货代很嚣张的说,客人就是找她,她会搞定。
2021年7月28日,客户的货代把货从我们货代的仓库门口拉走了。接下来的事情都是客户和他的货代在沟通,他们之间的交流没跟我同步。
后来我知道,这批货一会拉去义乌,后莫名其妙的拉去深圳。这样频繁搬卸,包装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损坏。
再后来,客户要求换包装。
但是,拉回去换包装之前,这家指定货代报了一个远远高出我们承受得起的运输费3.3万,而我们当时才报2.2万。
折腾了这么久,货已经无法赶上销售季了,于是客人就玩起了消失,邮件whatsapp 都不回。
更可恶的是,客人发起了以“未收到货物”为由,在阿里申请了退款。
我们这才发现他是用信用卡支付。
阿里要求我们提供抗辩材料,经由他们交给发卡行。
我自认为,我把货物交给了她的货代,我也做了一切我该做的,而且是定制货,我认为我是有理的。所以,耐心地提供各种资料。
将近半年的等待后,前几天阿里判决下来了, 判定我这边败诉,全额退款。解释如下:
“买家和货代之间因为运费达不成一致,所以货代不发货,买家收不到货,所以买家拒付,银行那边可能觉得买家确实没收到货所以就判买家赢了。
贸易条款是FOB,FOB一般指船上交货价。船上交货价亦称“离岸价”。国际贸易术语之一。当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这意味着买方必须从该点起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此外卖方必须办理货物出口相关手续。
所以货物其实不应该给到货代,建议想办法尽快和货代联系把货拿回来,挽回损失”
听到这个解释,我久久不能释怀,明明是客人和指定货代的问题,我却要无辜躺枪。
虽然阿里提供了拒付保障$5000, 但对于整票订单是远远不够的。
中间也想过找货代拉回货代, 但有两个问题:
1.货代要求支付2万元的运输和包装费用。
2.因为我们已经按要求交给指定货代,如果拉回来就坐实货物还在我们卖家手里。
现在想来我的想法并不正确。
这家货代在3月2日未经我们同意私自寄样给客户,直到我问起当下情况如何,才跟我说单号!
我尝试找阿里申诉,但都以FOB为由拒绝,很难过,也很无助!
想请TESS 帮忙:
1. 群里有没有谁的客户需要这个帐篷,
2. 除了联系客户,打折出售以外,还有没有什么处理建议,
3. 以此告诫大家,阿里的信保订单的真面目或者反面案例,尤其是信用卡支付,谨慎开通,一定要使用的话,一定不要超过保障额度,希望大家以此为戒,避免再有人踩坑!
Emily
Tess 回复:
我认为阿里信保的裁定是合理的。
而且我相信,这件事情即便上了法庭,依然会是这样的判决。
理由如下:
首先,这件事有一个大的基本事实,那就是客户付钱之后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收到货,卖家也不能提供货已经发到美国的证据。
所以,客户以“未收到货”为由申请退款,这个要求是合理的。
其次,交易条款是FOB。
FOB的意思非常明确,那就是货物上船之前的一切责任,包括本地费用,全由卖方负责。
所以,对卖方来说,货物一天没有上船,责任就还在自己这里。
求助者的问题就出在了“把货送到船上”这个环节。
这部分工作明明是自己负责做的,但当客户横插一杠,把上船前的权力(选择货代)夺走,却不负担对应的义务(本地费用+保障上船时间)时,业务员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
这里必须解释一下,FOB条款其实涉及到两个货代,一个是上船前的本地货代,一个是国际货代。
卖方负责找本地货代,买方负责找国际货代(船公司)
但在实操中,很多人为了省事,把这两个货代混为一谈了。
所以,当客户要干涉上船前的事情的时候,有经验的业务员应该立刻警告客户已经违约,要么承担违约的一切后果,要么更改交货条件,把FOB改成EXW。
并且要态度非常强硬地告诉客户:你现在已经违约,违约产生的一切后果要你负责。
很可惜,求助者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听之认知,一步一步把事情拖到现在。
现在,货款没了,货还在客户指定的货代那里,那个货代又把货扣下,索要这段时间的仓储费和国内的物流费。这家货代的做法也挑不出什么错处,毕竟,这票货是FOB, 上船前的费用就应该卖方负责。
求助者很倒霉,但那都是她自己造成的。
或许是不够专业,或许是拎不清一些重要的事,反正无论怎么样,事实不可更改,后果总要有人承担。
希望这件事能够给广大外贸业务员敲响警钟。不要一味地惯着客户,如果客户不按规则来,要第一时间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如果客户无视规则,需要马上修改条款,把违约后果转移客户那里,免得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个案例很有代表性,也给我提了个醒,因为我当前做的FOB条款的货,基本都是客户指定货代(国内段+国际段)。
实际上,正确做法是,国内段的货代应该自己选择。没出事,一切风平浪静,但其实隐藏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希望大家看了这个案例后,能引以为戒,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