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集团供应采购人员指导果农摘草莓
每年6月份,正值中国最好的草莓产区辽宁丹东陆地草莓的成熟季节,伊利集团酸奶事业部的质量管理及供应采购人员总要到位于丹东东港市的草莓种植基地和果料加工厂察看草莓采收和加工情况。这些基地是由伊利酸奶果料供应商之一——全球著名的水果制品生产商奥地利企业Agrana(阿果安娜)和当地果料加工企业合作建立的,每年出产的700多吨草莓专门供应伊利集团。
出身“名门”精挑细选
7月10日,从丹东市驱车1个多小时,记者跟随伊利质量及供应采购人员来到位于东港市前阳镇的祥瑞草莓基地,潮湿的空气弥漫着草莓的香味,田野的气息扑面而来。记者看到,200亩的草莓地里农户们正在熟练地采收草莓。
阿果安娜水果有限公司采购经理李锦峰介绍,基地种植的草莓品种是上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哈尼”草莓,由于硬度好,切开后里外全红,适合果酱加工,已经成为辽宁地区草莓的主要加工品种。除了品种优良外,丹东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也为草莓的生长创造了绝佳环境。
记者在祥瑞草莓基地采访时发现,基地周边种植的农作物均为水稻和玉米。“水稻和玉米农药用量少,不会与草莓交叉污染。”阿果安娜农技师姚恒武称,今年作物病虫害很少,基地草莓还没有施用过一次农药。
伊利要求与供应商阿果安娜合作的加工企业,在草莓采收前一周,要对基地的水果进行取样,送检农残及重金属。只有检验合格的水果才能进入加工环节。
在草莓基地进行一番考察后,伊利集团酸奶事业部人员一行又来到东港市鸿天食品有限公司察看草莓的加工过程。在这里,从基地采收上来的草莓经过水果清洗、分选、切割、包装、冷冻等多道工序后,将通过冷链系统运输到位于河北大厂的阿果安娜中国工厂进行下一步的加工。
换上和车间工人一样的消毒服后,记者随同伊利和阿果安娜的考察人员进入清洗车间,两台气泡清洗机正在紧张工作,经过清洗后的草莓进入人工分拣和去蒂处理环节。在分拣车间,工人的工作是对草莓进行初步加工和分拣,将水果去叶去蒂,依照外形和成熟度挑选出合格的水果。经过精挑细选并初步加工后的草莓接下来就要进入切割和包装环节了。
很多喝过伊利草莓酸奶的消费者都有这样的体会:酸奶杯中的草莓果丁总是外形方正,大小整齐划一,而且吃起来口感酸甜爽滑,与鲜草莓味道相差无几。为什么伊利果料酸奶能给予消费者如此高品质的舌尖体验?记者从鸿天公司的切割和包装车间中找到了答案。在车间中,经过机器切割后的草莓果丁还要接受阿果安娜驻厂质检员的人工抽检,之后和一定比例的优质白砂糖混合拌匀,包装成袋后输送到X光机下进行异物检测。记者得知,白糖是一种天然的防腐剂,将果料裹上白糖,不仅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而且能调节果料的口感,还有助于保持粒形。
包装好的草莓果料在鸿天公司经过速冻后将全程冷链运输到阿果安娜中国工厂进行巴氏杀菌,并通过不锈钢无菌罐或工业无菌袋冷链运输至伊利酸奶工厂。
加工车间飞虫难入
对供应商管理精细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定期到伊利酸奶果料的种植基地和加工工厂进行考察,指导供应商改善加工工艺,精细生产流程,已经成为伊利质量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目前,伊利投放市场的果料酸奶品种达18种,果料种植基地遍及北起大兴安岭、南至海南岛的全国大部分地区。
近些年,为了强化对产品品质的整体把控,伊利也在整合原辅材料供应商,选择信誉良好、质量过硬、实力雄厚的供应商作为长期合作伙伴,酸奶果料供应商已经从之前的七八家精简为现在的两家。供应商少了,伊利的管理难度随之变小,但管理更加精细化,由原来的监督转变为现在的服务和指导。
事实上,不仅是酸奶品类,在其他乳品原料质量控制方面,伊利集团一直执行高于国家标准的世界一流、极为严苛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不仅增加了众多质量控制指标,而且对每项指标设定了极为严格的限量值。不少全球乳品顶级供应商都称伊利的标准严格程度堪称“史无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