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34%。因此世界粮食产量需要增加到70%,但该生产力的增长是发生在气候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其中更频繁的极端天气将会影响生产力。每一种不利条件,对植物的新陈代谢和(或)生理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引起细胞、组织损伤,可能会降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如果环境条件变化足够大,作物则需改变其“正常”生长和新陈代谢,也就是说作物受到了非生物胁迫。我们越来越需要降低遭受非生物胁迫的作物造成的损害,需要提高农用化学品投入的使用效率并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使用生物刺激素可提高作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同时对有机的、可持续的、安全的和生态友好的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是推动生物刺激素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1 什么是生物刺激素与生物刺激剂
究竟何为生物刺激素?欧盟(EU)肥料产品2019/1009号法规指出,刺激植物营养和生长过程的产品,与产品营养成分无关,其唯一目的是具有改善植物或植物根圈的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它们与肥料一起发挥作用,旨在优化这些肥料的效率,并降低肥量;提高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优化品质特征;改善土壤或根圈中受限养分的可用性。ROVENSA集团西班牙萃科公司中国区客户经理何丽娜特别强调,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刺激素都是有机的,这跟产地的国家规定有关,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生物刺激素都来于天然,有可能是源于天然,也有可能是合成产品。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陶磅介绍说,“在我国的行业认知中,生物刺激素有别于肥料农药,更有别于化学激素,它是源于自然,通过生物技术提取的小分子有机活性物质,仅仅微量即可实现功能倍增、减肥减药的功效。生物刺激素是一类内含某些成分和(或)微生物的物质,当施用于作物根际或叶片时,能够促进作物生理代谢,增强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提升非生物胁迫抗性,提高品质和质量。”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生物刺激剂专业委员会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生物刺激素做了新的定义:主要来源于生物,具有双向调控作物的新陈代谢作用,提高逆境下养分吸收利用率,增强作物抗逆能力,增产提质而又无害于环境、生态的物质,可称之为生物刺激素。其中,生物刺激素分为腐植酸、氨基酸、海藻提取物、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微生物及其代谢物,植物提取物、无机盐类(亚磷酸盐)七大类。而生物刺激剂是生物刺激素的组合产品。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副主任胡义熬说,生物刺激素是一类有潜力且环境友好的产品用于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能够增加矿质营养的吸收利用效率;提升作物品质,增加产量;影响植物的激素平衡;提高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提升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等等。
2 关于生物刺激素的现状与市场前景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生物刺激素行业起步较晚,现阶段仍处于发展初期。陕西麦克斯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涂小满指出,目前销售端存在市场接受度不足(非刚需)、无品牌加持、概念丛生、伪创新、缺乏田间应用、缺乏地推力量等问题,生物刺激素市场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使用者对生物刺激素认知不足、行业规范标准不全面、使用技术不明确等不足。市场上所售的产品缺乏新意、缺乏差异化,模仿性产品太多,缺乏自主研究意识。他认为,以上问题的根源在于部分伪业内人士对作物科学无敬畏之心,对作物需求一知半解。
2020年,全球生物刺激剂市场价值26.38亿美元。何丽娜介绍说,“2015年欧洲生物刺激素的营业额约为5亿欧元,占全球市场的29.9%,根据最新分析表明,到2025年,全球生物刺激素市场营业额将超过40亿美元。”
德国康朴专家乔治·艾伯特博士指出,目前全球生物刺激素市场规模呈现增长态势,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50.4亿美元。
欧洲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生物刺激素市场,预计今年市场达到11亿美元。美国是目前全球第二大生物刺激素市场,2016年生物刺激素市场为4.25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6.46亿美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为12.5%。拉美地区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2018年生物刺激素市场预估为3.12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5.22亿美元。亚太地区对生物刺激素的需求持续增长,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刺激素市场,2018年市场预估为4.45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6.91亿美元。随着我国可持续农业的快速发展,为了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产量的目的,生物刺激剂市场潜力大增,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生物刺激素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
金元糖耕保新材料(西安)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辛晓冬十分看好生物刺激素的未来发展,他表明,随着我国全面实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的支持,大力提升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能力,将推动我国生物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3 关于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
“欧洲生物刺激素企业的一大特点,在研发领域投入较大,一般会将每年营收的3%-10%用于研发。”辛晓冬说,“做生物刺激素类衍生产品,必定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做系统深入的研究,同时全程跟踪产品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及时了解市场反馈的信息。对生物刺激素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其构造关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其应用开发创造更多价值,开发更适合规模化生产的技术工艺,拓宽原材料范围,降低生产成本,便于更大范围的推广,将好产品应用到田间地头去。”
何丽娜十分认同这一观点,她说,“拥有技术和成本优势的企业未来发展更具潜力,而且生物刺激素从来都不是成本,它是一项投资!做为将生物刺激素落地转化的生产单位,我们的使命是通过健康、安全的解决方案来供养地球,实现农业的平衡、可持续发展,我们希望塑造一种方式,使得消费者投入更少、产出更多,消费者能够享有日益优秀的产品,。生物刺激素、微量营养素和特种肥料的按需应用,能够帮助世界面对因人口过多、气候变化和地球资源减少导致的呈指数增长的营养挑战。”
涂小满认为,生物刺激素功能开发与应用的标准流程应该是基于作物种植痛点,从生物刺激素原材料中甄选及提取有效物质,进行生物刺激素之间的合理融合,进行有机无机的完美融合,然后按照应用技术明确产品定位,给予农民科学的技术指导。在应用环节,除了了解作物生长需求,还需要了解每种生物刺激素的功能、来源,选择最佳的刺激素或者组合,发挥其最大功效。
生物刺激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健指出,希望行业内持续开发生物刺激剂与大、中、微量元素结合及与肥料和农药结合的新产品,推动生测和田间的科学实验,从而提升中国生物刺激剂企业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开展技术交流、发展研究、标准制定、资格认可、专业培训等,达成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和商业化实施。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研究员李义强提出,一定要由单项技术创新向全产业链延伸,提供农业种植综合技术全程营养解决方案。
陶磅说,“有不少业内人士将生物刺激素当作第五次农业生产资料革命的重要抓手,因此近些年生物刺激素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但需要从业人士,真正搞清楚、研究透彻的是,生物刺激素的作用机理,更要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刺激素并不是万能的,我们如何在生物刺激素优质特点的基础上,在创新之上再做创新,更好地应用生物刺激素,为生物刺激素的创新发展提供不同的探索方向,这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现代农业生产资料变革具有深远意义,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农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产出更多的绿色、安全、有机农产品。作为农业人我们定将不遗余力,继续探索!”
的确,关于生物刺激素的落地应用,走到今天的蓬勃发展,研发端、生产端、推广端及相关职能部门都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但依然有一些可待发掘的空间,如何进一步探索与完善,就是我们“一跃龙门”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