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上,新四军与八路军这两支队伍,不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中国解放战争时期,都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1955年新中国的授衔仪式上,我们可以很直观地发现,在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中,出了5个元帅。可是在重建的新四军的七个师中,只出现了3个大将。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呢?
开国授勋仪式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前身。七七事变爆发后,为了更好的将日本人驱逐出中国,中国共产党放下成见,在1937年与国民党开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根据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接受了国民党的整编。在接受整编之后,这些红军主力部队成为了八路军下辖的三个师,分别是115师、120师以及129师。
而八路军的前身中国工农红军,1928年在中共中央发出的《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军事工作大纲》后,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纷纷改名为红军。但是在1930年之时,中国红军又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在国共内战时期,尽管蒋介石的部队部队对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进行“剿灭”,但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正义性,在大势所趋下,中国工农红军的力量得到不断壮大。并在此后,陆陆续续成立了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革命力量
“左倾”错误
1934年随着彼时领导人的“左倾”错误,导致中国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包围追击,红军被迫开始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此拉开序幕。1937年随着卢沟桥事变得爆发,中国民族全面抗战的正式爆发,中国和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正式开始。在接受国民党的整编后,我党在经历了反围剿,以及长征后保存下来的实力,被改编成了国民革命第十八集团军。
在这其中,担任115师、120师、129师的六个正副师长都是在长征与反“围剿”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分别是担任115师正副师长的林彪、聂荣臻,担任120师的贺龙、萧克,担任129师正副师长的刘伯承、徐向前。这六个正副师长,不管是资历还是能力都是十分出众的。再加上,八路军都是经过长征和反“围剿”后保留下来的“精华”,而这其中能成为八路军首长的,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因此不管是资历还是战斗力,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是新四军没法比的。
但是因为在国共合作之时,我党本来是向国民党要4个师的名额,当时蒋介石只同意给中国共产党3个师的整编名额,因此在对于新四军进行改编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当局协议,将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和广东八个省15个游击区,始终坚持游击战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成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因为当时我党在经历长征后与这些南方的部队失去了联系,并且南方的很多的红军战士为了躲避国民党的围剿,东躲西藏,大多数是几十个人或是上百个人,一起打游击,对于这些部队到底还剩多少人,我党也并不清楚。只是在国共两党发出声明后,这些部队才再次聚拢到一起。所以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起始情况是不一样的。红军正规军出生的八路军,不管是武器编制还是扩张条件都比较好,但是新四军是南方各省游击队整编的,实力有限,值得一提的是,江南一带是蒋介石部队占领的地方,重兵云集的江南一带让新四军战士的生存空间十分小,再加上没有组织的帮扶,根本没有条件扩展。所以从一开始的时候,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起点就不一样,而这也就导致了新四军的将领和八路军的将领有所不同。
在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发展到了31万人,八路军则发展到了90余万人。而后,在解放战争时期,新四军演变成了华东野战军,八路军发展成了西北、中原、华北、东北四大野战军,开始投身中国解放战场,跟随着各大将领南征北战,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贡献。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我党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十位为中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将领颁发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并为10开国上将,55位中将授予他们应有的荣耀。
在这十位元帅中,有5位元帅来自八路军三大主力师,而来自重建的新四军的七个主力师中,只有粟裕、黄克诚与张云逸三个人获得了上将军衔。对于这样的情况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毕竟抗战结束后,八路军人数有90万,新四军人数有31万,并且为什么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就出了5位元帅,而新四军有7个主力师,却只有3个大将呢?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进行了重组,我党将部队改编成了七个主力师,这其中,七个主力师的师长分别是粟裕、张云逸、黄克诚、彭雪峰、李先念、谭震林、张鼎丞。
1955年敲定名单的时候,中央根据资历、功绩、是否是我军各个时期的重要领导者,以及在授衔的时候的职务的级别高低、素质来判断。所以在对新四军的七个主力师的师长进行军衔评定的时候,我党从以上几个方面对这七位师长进行了考核。而这其中,担任新四军第一师长的粟裕,虽然参加了南昌起义,在资历方面是足够的。但是在这一时期,粟裕并不是特别的耀眼,只是担任了警卫队的班长,而在这时候刘伯承元帅已经是第二方面军的参谋长,聂荣臻是第11军的党代表,贺龙是第20军的军长,陈毅是73团的党代表,叶剑英是参谋长,彭德怀在一年后领导了平江起义,徐向前是张发奎司令部的参谋长,林彪已经是连长了,所以在十大元帅中,九个元帅参与了党的第一支队伍的缔造。
在红军时期,朱德、彭德怀、刘伯承、林彪、贺龙、徐向前等都担任了要职,而在这个时候粟裕,最高职务是红十红军团参谋长。而淮海战役后,粟裕的职务是三野的第一副司令。所以从这一点来说,粟裕虽然参加了南昌起义,但是因为在各个时期担任的职务都不是正职,不符合十大元帅评选的条件,所以就进入了上将的选举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尽打神仙仗”的粟裕是有机会担任正职的,只是因为他一门心思扑在打仗上,再加上对于前辈的谦让,对此并不在意的他曾两次让职。一次是在1937年,南方八省的游击队被改编成新四军后,中央任命他为华中军区司令员,为此他两次发电报,要求张鼎丞做正司令员,自己做副司令员。在1945年之时,粟裕又将华东野战区军司令员的位置让了出去。所以粟裕只是被授予了大将军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因为他在各个时期,没有身居要职,再加上他不在意所致的。
而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张云逸,曾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参加过广州新军起义,参加过黄岗起义和辛亥革命,并且不管是蒋介石还是李宗仁见到他都要鞠个躬。在参加完北伐战争之后,张云逸就在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所以他的资历是开国上将中最老的一位。再加上他的经历和朱德元帅有些相似,所以不少人也对他为什么只是大将而感到奇怪。但实际上,张云逸之所以只被授予了大将职位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因为十大元帅的位置是有限的,再加上他之前的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差错,所以这些问题就影响到了他职位的评选。
但是考虑到张云逸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且张云逸曾代理过军区司令,而徐向前元帅曾担任过军区副司令的多种原因。所以尽管在1955年之时,张云逸只是被授予了大将的军衔,但是中央为了照顾这位为中国解放打了半辈子仗的老英雄,所以也给张云逸大将元帅的待遇。
在这其中,被授予大将军衔的黄克诚在抗日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为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因为并不符合评选元帅的标准,所以只是被授予了大将军衔。而在7个师长中,还有4个师长,因为中央在敲定这些军衔的时候,立下了转入地方工作的开国英雄们,都不授衔的规定。因此,在1949年之时就已经开始担任了湖北省政府主席的李先念,在中央敲定名单的时候并没有将他算入其中。并且1955年之时,李先念不仅是国务院副总理,还是财政部长,不然他也会在授衔名单上名列前茅的。
除了李先念之外,还有在建国的时候做了浙江省委书记的谭震林,以及在授衔的时候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的张鼎丞,都因为长时间在地方参加工作,都没有授衔。而这其中,还有周总理,邓小平等人,也因此没有参加授衔。
在以上,我们已经说了六位新四军的师长,而这第七位没有被授衔的新四军师长,彭雪峰之所以没有被授衔,是因为在1944年之时,他在前线指挥部队作战的时候,不幸中弹身亡,年仅37岁,不然他也会是一名大将。在彭雪峰牺牲之时,他的夫人正准备生产,因为担心彭雪峰牺牲的消息给彭雪峰的夫人打击太大,危及性命。因此接任他职位的张爱萍,在彭雪峰牺牲后,以彭雪峰的名义,给他的夫人发去电报,并一直隐瞒到孩子满月之后,才将这个消息告知。可尽管彭雪峰没有被授衔,但是他的遗腹子彭晓峰,在后来也成为了一名中国军人,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并成为了一名上将。
但评选元帅,大将的名额都是有限的,可是开国英雄们为中国做的贡献,却无法用简简单单的军衔来判定的。因为在这其中,还有无数为中国流血牺牲的英雄们。他们那颗拳拳爱国心,在中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这些都是无法用嘉奖就能随意地概括,毕竟上战场杀敌,如果不是出于爱国,而只是为了一个职位,只是为了金钱,谁会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一干就是半辈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