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还记得几年前大街小巷的各种音像店,它们每天都会扯着嗓门“大声吆喝”,让路人一同感受音乐的魅力。相信大部分人会有这种感觉:在听到一首歌曲时总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时能哼唱几句而又不知为何。我想,这大概就是音像店的功劳了。走在路上,耳边总能自然不自然的飘来几句,虽然行也匆匆,但深埋在潜意识里的记忆却挥之不去。一旦这些记忆被唤醒,随之而来的便是这似曾相识的感觉。
又曾几何时,人人手中都有一个Walkman。随身听,也许就是它最好的翻译。走到哪里,听到哪里。小小的巴掌大的机器,再配上一盒磁带,成为一种享受。比起笨重的放录机,它不知道要轻巧多少倍,不论男女老少,似乎都醉心于这种新奇的玩意。Walkman,也成了当时最时尚的宠儿。
之后,便是CD、VCD、DVD大行天下。薄薄的如周村烧饼一般,清晰的音质,清晰的画面,在光与梦的转动下,透过耳机浸入灵魂。转动不仅仅是一张张CD,更是有关音乐的梦想。一时,各种音像制品迅速发展,迎来了音像产业的繁荣时期。
时过境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曾经红极一时的音像行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据统计,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音像制片的销量逐步下滑。2004年比2003年同期销售量下降了65%,其后每年均以50%以上的幅度急剧下降。至今天,基本名存实亡。伴随着音像制品销量下滑,各地零售企业成批关闭,音像产业一时惨不忍睹,光辉不在。这曾经独霸人们视觉听觉的“龙头老大”逐步走下神坛。
这不禁使人思考,如此强大的音像行业,为何会在短短二十几年内损伤殆尽呢?究其原因,网络媒体的成熟,各种新型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再加上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盗版猖獗等各种因素交互错杂,使得音像行业的空间越来越狭小。
网络媒体如今作为如今普及的传播媒介,不论是耄耋的老人,还是三岁的萝莉正太,都了解一些网络知识。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使更多人倾向于从网上观看自己喜爱的节目。各种网络免费下载充斥市场,看视频、听音乐方便快捷,还不占成本,试想,何乐而不为呢?科技的脚步不停地迈进,其相应的产品也是层出不穷,大小林立。手机、电脑等电子技术设备都给传统音像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论便捷,手机等设备,不再受各种条件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的欣赏喜爱的音乐,观看喜爱的视频。在这些产品的掩埋下,磁带,DVD都会显得逊色许多。毕竟,电子产品作为音频视频的载体,相当程度的影响了其传播的方式。
盗版,对于我们来说绝不陌生,因为我们身边总是充斥着各种盗版:盗版图书,盗版光盘,盗版软件,盗版手机等等,凡是你想到的,都能产生盗版。盗版价格相对低廉,但是包含的信息却是与正版相差无几,甚至有些高仿版就连生产厂家本身都很难去辨别,因此,价格便成为盗版的最大优势。在音像产业发达的时代,自然不会缺乏盗版的出现。可以说,盗版是当时音像行业走向衰败的主要杀手。
实体音像店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甚至已经在渐渐消失,与之相对的是互联网音乐市场的日益繁荣。未来音像店该如何发展,是转型继续生存还是任其死亡,这需要我们深深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