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儿的书影视界
偶然翻到《肖申克的救赎》这本书,很惊讶,竟然还有书!之前只知道有电影看,还曾被主人公安迪追求自由的意志深深震撼到。
如今看到这本书,却有不一样的收获。我才了解作者史蒂芬.金原来是以写恐怖小说出名的,比如僵尸、吸血鬼等等。
虽然他的小说很畅销,但是在他的小学老校长的眼里,他写的都是些垃圾,不仅是在浪费才华,也是在糟蹋自己的天赋。
很明显,老校长说的价值方面,如果文学作品不能把读者引导到有价值的一面,那就是垃圾作品。
但是,斯蒂芬.金却认为,只要读者喜欢,他就写。
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让我想起了两个词,学院风和用户下沉。
看一些文章,有些文章就是写的很庄重,很正派,三观很正,这些作者往往瞧不上那些写感情,出轨之类的文章。
事实上,在网络上,价值观很正的文章,流量也少。看的人也少,反倒是那些感情类的、婆婆妈妈的文章大受欢迎。
这是两种不同的情感需求。也是不同的读者在读,毕竟我们国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人喜欢看一些浅显易懂的内容。时间有限,能满足好奇心,忙中找个乐子而已。
斯蒂芬.金虽然一生专爱是恐怖,但是得不到专家们的认可,却让他为此烦恼了一生,也努力了一生。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篇中篇小说,没有猎奇和恐怖,也是斯蒂芬.金努力突破自己的一个证明。小说写的就是一个人在讲另一个人的故事。也是在讲一个人怀揣着希望,追求自由的故事。
虽然写的是发生在监狱里的故事,却非常有正能量。
里面提到一个“半杯水”的问题,让我印象深刻。
监狱长哈力获得了一份遗产,别以为他会兴奋地大叫,相反,他为此很烦恼,烦恼着要交税,烦恼这怎么处理这笔钱。
在哈力看来,他就没遇上过开心的事。每天他都是挂着一张阴沉不定的脸。没有人喜欢和这样的人在一起。
每个人手里都有半杯水,有的人始终看的是杯子空的一面,有的人却想的是“我还有足足半杯水可以喝。”
关于“半杯水”的老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反应了各自的人生观。
在哈力看来,杯子永远没有满的时候,正如他永远不知道满足,不知道感恩的生存方式一样。
想想自己,有时候也会这样,会抱怨,会不开心,想想安迪遭受的这些苦难,他把这些苦难当成一场“飓风”,虽然刮得久一点,但总会过去。这就是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所以,“半杯水”的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不同的答案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观。我很庆幸,因为看到了这本书,看到了斯蒂芬.金的答案,也看到了他给出的安迪的答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