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老北京豆汁,爱之人如食甘怡,恨之人如品泔水,乾隆与慈禧都爱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9 14:30:04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153    评论:0
导读

汪曾祺先生,文学界的美食流,曾专门写过北京的《豆汁儿》: "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 而且在文章里面还附赠了一个段子:▲汪曾祺豆汁儿摊上的咸菜是不算钱的。有保定老乡坐下,掏出两个馒头,问"豆汁儿多少钱一碗",卖豆汁儿的告诉他,"咸菜

汪曾祺先生,文学界的美食流,曾专门写过北京的《豆汁儿》:

"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

而且在文章里面还附赠了一个段子:


▲汪曾祺


豆汁儿摊上的咸菜是不算钱的。有保定老乡坐下,掏出两个馒头,问"豆汁儿多少钱一碗",卖豆汁儿的告诉他,"咸菜呢?"——"咸菜不要钱。"——"那给我来一碟咸菜。"

豆汁也成为北京美食界的泥石流,爱之人如食甘怡,恨之人如品泔水。

甚至一度成为检验是否是纯正老北京的一个标准。


▲这也是汪曾祺


这个豆汁到底是什么?

豆汁其实和炒肝、卤煮、重庆火锅类似,用的都是下脚料。

豆汁的原料是绿豆,把淀粉滤出,作成粉条后,剩余残渣捞出来发酵。

下脚料还发酵,想一想这个味道,就是让舌头在蹦极,刺激的不得了。


▲豆汁


也正是因为发酵,所以豆汁有它独特的酸臭之味,初食难以下咽,但忍着喝几口,很有可能您就会爱上它。

豆汁,还有另外一个芳名,叫"馊半街",听名字您就知道,这是食物界的生化武器。


▲卤煮


豆汁在最开始的时候,是老北京民间美食的扛把子。

当年身为帝都百姓,看似见识高远,其实生活之苦显而易见。

最好的地段在紫禁城,最好的山水在畅春园,最舒服的宅子在恭亲王府,但这都是皇家贵胄的,百姓不用说享用,连看一看都是奢望。


▲紫禁城


而且百姓还要不停的把最好的东西让给他们。

当年八旗来的时候,基本上在内城内拎包入住,把百姓都赶到了外城。

所以像绿豆这种,在皇家看来是普通至极的食材原料,百姓也不舍得将它的下脚料浪费掉。


▲八旗在内城驻扎


据说在辽宋时期,豆汁便已风靡民间。

两碗豆汁,几套烧饼焦圈,再来点咸菜,就是老百姓的一顿饭。高蛋白,还有咸有淡。

尤其是在夏天食用,不但养胃,还可以解毒清火。


▲豆汁、焦圈、咸菜


豆汁在民间的大火,也惊动了清廷。乾隆十八年,便有朝臣上奏:

"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

于是豆汁也正式进入了宫廷,成为御膳之一。


▲乾隆


即使是乾隆爷和慈禧这样,有名的挑口的主顾,对豆汁也是赞不绝口。

乾隆年间,从每年的农历九月开始,一直到第二年的立夏后五天,御膳房和寿膳房,都要制作豆汁,用以酒肉之后解腻。


▲慈禧年轻修复图


慈禧与豆汁更是缘分不浅,慈禧幼年时家境贫寒,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当时便用豆汁代替蔬菜,配着老米饭,养活了一家人。

后来慈禧发达富贵,却依然难以忘怀当年的豆汁,便经常吩咐寿膳房,常备着这个饮品。


▲豆汁


豆汁儿在庙会上更是包容似海,如果一位爷穿戴得体体面面,却吃着灌肠,会被人笑话不地道。

但是喝豆汁儿,穿啥都行。

如今随着聚居在北京的外地人越来越多,豆汁也开始被全国各地的人所接受,甚至每个地方都有那么一批人,对它念念不忘。

 
关键词: 老北京豆汁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0459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