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讯 图为:汉口精武昔日最辉煌的时候,门庭若市。(资料图片)
图为:由武汉伢在湖南创下的品牌——绝味鸭脖,已占去武汉市场的30%。
图为:武汉鸭脖市场竞争激烈,这是发源于荆州的小胡鸭。
图为:仍有不少精武品牌鸭脖停留在作坊式水平。
图为:后起之秀——周黑鸭,成为最受外地旅客欢迎的武汉名吃之一。
记者 郭习松 吴文娟 实习生 赵梦荃 杨静 易杨
9日上午11时许,在“当当”敲钟声中,汉口精武旗下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四板”市场,总股本3386万股,股权代码100403,开盘价9.70元。
敲完钟的汉口精武掌门人涂国华,没作息歇,直奔下一场融资谈判。根据最新融资计划,春节前,几笔总额为8500万元的新增贷款将陆续到账;因断货
而停止的全国商超业务,也会于今日全部重启。
经历了百日停产风波之后(1月19日今日视点曾报道),汉口精武正逐步恢复往日生机。
“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感谢每一个关心和帮助汉口精武的人!”涂国华说,“我们将痛定思痛,以全新面貌开启新征程。”
一问
往内看——涂国华该反思什么?
汉口精武为何会陷入停产风波?过去一个多月,诸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扩张太快,重心没有放到市场拓展上;二是企业管理模式跟不上时代变化;三是错失融资机会。
对此,涂国华也在反思。
全产业链的苦与困
从种鸭产蛋到肉鸭屠宰,再到鸭文化产业……过去,涂国华总会习惯性介绍,“汉口精武是全国唯一一家产业链最完备的鸭产业企业。”言语间,充满骄傲。
如今,他才幡然醒悟:超出企业运转能力的“全产业链”正是公司2013年以来疲惫不堪的根源。“就拿崇阳基地来说,截至目前,真正持续运转的只有屠宰加工厂;其他的,要么还在建设中,要么竣工了没有投入使用,前后亏了8000多万元。”
“汉口精武不是鸭脖做得不好,而是发展步伐转换太快。”崇阳县分管农业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刚说,如果投资一个,运转一个,情况会大不一样。
“一味求全,但全而不大、全而不强,是很多农业产业化企业的通病。”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邹进泰表示,轻装上阵,企业效率可能会更高。
家长式管理难抵大风浪
企业不断成长扩大,但团队结构仍停留在10年前和其一起从精武路打拼出来的员工层面。
由于缺乏现代管理人才,很多时候,涂国华在汉口精武不得不扮演一个“大家长”的角色,团队智慧渐渐被淹没。
涂国华自己也坦言,2009年是汉口精武与周黑鸭竞争的分水岭。那年起,涂国华把大部分资金和精力投向了鸭产业链的前端肉鸭生产环节,而周黑鸭执著于市场开发,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前者越来越吃力,后者风生水起。
从企业内部开刀,走上现代企业制度。眼下,涂国华正在广撒英雄帖,积极引进风投和战略合作伙伴,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运转效率。
资本运营意识滞后
早在2011年,就有金融专家多次向涂国华提议,通过股权融资,走资本运营之路。
然而,舍不得放权,容不得插手,4年间,涂国华迟迟没有迈出股改步伐。“不能光靠银行短借资金和政府扶持,只有实打实地靠市场和资本运作,获得长久健康的发展。”停产风波让涂国华痛定思痛,决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走上资本市场之路。1月15日,涂国华和他的管理团队正式签下四板股权挂牌申请文书;9日,子公司成功在“四板”市场挂牌。
“战线拉长是一方面问题,但主要还是企业现代化的管理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对市场的终端建设和企业的营销抓得不够。此外,资金短借长用,没有变‘输血’为‘造血’。”昨日,涂国华对记者说。
二问
左右看——“精武系”内耗何时了?
对于涂国华来说,一场停产风波好比一块试金石。
身为武汉鸭脖协会会长单位,汉口精武在最危难的时候,换来的却是两家理事企业的撇清关系声明。这也向公众揭起了一个沉痛的伤疤——“精武系”内耗还未了。
低门槛,造就大批竞争对手
1993年,武汉球迷汤腊九在成都看球时,迷上了当地一家卤菜,随后花了3万元,跟餐馆师傅学艺。回汉后,买了5公斤鸭脖子试着卤制,没想到拿到夜市小摊上,一下就卖完了。
随后,汤腊九又开发出卤鸭掌、鸭肠、鸭舌等,鸭脖更是一天卖几千根。发了财的汤腊九,又全心做起专业球迷,周游全国看球。但他带回的技术,在与新华路体育场一街之隔的汉口精武路发扬光大。
上世纪90年代,这条长不足千米的小巷里,处处弥漫着香辣诱人的鸭脖子香味;从南到北,云集了20多家专卖鸭脖子系列产品的店铺。成百上千的球迷,看完球后,就会在这里吆五喝六地喝上几杯,啃上几根鸭脖子。
随着精武鸭脖的声名远播,全国不少人开始到精武路拜师学艺。起初,人们提几瓶酒、托个熟人,就可来当小工,学上几天。后来,精武路上的店主们干脆办起招生培训,包吃包住半个月,人均学费3000元;也有精明者快速发展加盟店,但不少加盟店很快不守规矩则自立门户。
低门槛的学艺和加盟,直接“培养”了大批的竞争对手。
“精武”商标暗战此起彼伏
2002年,电影《生活秀》将武汉鸭脖一举推向了全国市场,也唤醒了精武路鸭脖商们的品牌意识。然而,就在他们纷纷抢注“精武”商标时,却发现早在1996年该商标就被天津精武畜禽繁育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他们不得不以“汉口精武”、“九九精武”等带有前后缀的名称来注册。
随着精武鸭脖风靡全国,2005年,天津精武公司修改了商标使用范围,试图扩至鸭脖等品类,并在2007年商标公告期间到汉“打假”,拉开了津汉“精武”商标战的序幕。
2011年3月8日,北京高院终审判决,裁定武汉方胜诉,“精武鸭脖”商标得以保全。
这一场津汉之争,让精武鸭脖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商标的重要性:有的抢注好几个鸭脖商标;有的注册商标时,将相近或相似的全注册下来。目前,武汉精武鸭脖行业协会18家成员单位,向国家商标局申报并已受理或注册的各式“精武”商标已多达38枚。
如此一来,同名或接近的商标太多,暗战在所难免。
市场已被其他品牌悄然瓜分
就在“精武系”为商标明争暗斗的时候,来自重庆的周黑鸭、湖南的绝味等外来品牌已悄然在武汉鸭脖市场打下了码头。
最近一份调查显示,武汉现有鸭脖及卤鸭市场已三分天下:周黑鸭约占40%市场份额,绝味鸭脖约占30%,而精武系以汉口精武、可可精武、精武人家等为代表的18家精武鸭脖企业只占1/3。
“绝味鸭脖”的掌门人戴文军,本来就是武汉伢。2005年4月,他前往长沙,开下第一家绝味鸭脖专营店,到现在已发展到5000多家,年销售额超过40亿元。类似的,还有在全国开出500家连锁店的“久久丫”等。与纠结“精武”品牌的鸭脖商们不同,这些精明的武汉人跳出了武汉,转战长沙、北京、上海等城市,另辟蹊径。
“重视品牌是好事,但一窝蜂地围着‘精武’二字动脑筋,这是狭隘的商标意识。”华中科技大学品牌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导舒咏平教授表示,过于相似的名称和商标设计,只会稀释消费者的品牌认可度。
三问
往外看——18家鸭企缘何敌不过两只鸭?
周黑鸭、绝味,这两家鸭脖企业仅用了不到10年,就占据了60%多武汉市场,其中的奥秘值得汉口精武等18家本土鸭脖企业深思。
商业扩张:注意防范连而不锁
周黑鸭,从一个仅有1.8米宽的小摊位开始,到直营专卖店超过400家,其创始人周鹏一直认准:直营是确保品质的最有效手段。此前,他也曾采取过加盟店方式,但很快发现,加盟老板们并不守规矩,于是当机立断,只做直营店。“有麦当劳、肯德基、人流量大的地方,就有绝味。”在各路品牌跑马圈地的角逐中,绝味则抢占市场讲究“快、稳”,其采用SAP-ERP信息管理系统,完成从上游原料采购到下游终端销售所有环节的数据管理,防范连而不锁。
经营管理:打破家族管理藩篱
周鹏2006年成立周黑鸭食品有限公司之初,深感自己管理44人的公司难度在增加,因为里面多半是家族的人。于是,他找到了曾任武商量贩总部高级经理的朱於龙加入到核心团队。
不出意外,朱於龙的到来引起了家族的激烈反对,几个管理层亲戚甚至闯进办公室,公开威胁朱於龙,这批人的最后结局是被开除。经过这番自上而下的整顿,现周黑鸭公司高管团队中没有一个家族亲戚。
融资渠道:资本市场突围
周黑鸭由于是直营店经营,现金流非常健康,但是现在的合伙人杜汉武向周鹏传递的一个观点是:“企业要实现真正跨越,首要问题就是改善公司结构,引进外部活水,解决管理层归属感问题。”
2010年11月,周黑鸭正式获得天图资本旗下天津天图兴盛股权投资基金近6000万元A轮独家投资。2012年7月,周黑鸭又完成B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天图资本追加投资,总计投资规模1.5亿元。
早从2007年开始,国内外近40家风险投资机构向绝味鸭脖“示好”,经过多年的磨合挑选,绝味最终“情定”复星集团和九鼎投资。2014年9月25日,证监会披露的IPO审核进度表显示,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请正式获得证监会受理。
营销模式:与移动互联、文化娱乐嫁接
绝味在自有门店过5000家的同时,不忘做移动互联,与支付宝联手展开“一分钱吃中华名小吃”活动,吸引了众多粉丝的关注,10万人次移动支付。同时,绝味官方旗舰店还进驻了天猫网上商城。
周黑鸭则擅长和娱乐文化捆绑消费。2013年5月,周黑鸭在官方微博上推出了一部15分钟的微电影,讲述王力宏歌迷们热爱偶像追逐梦想的故事。趁王力宏世界巡回演唱会期间,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的户外广告栏里,贴上了王力宏巡演海报,
海报正中赫然写着“周黑鸭·火力全开”。
2014年9月3日,“周黑鸭号”高铁列车顺利完成首秀。抓住年轻消费群心理,每一次创新的营销尝试,都让周黑鸭人气飙升。
四问
往前看——“精武”鸭脖未来路在何方?
事实上,针对精武系鸭脖企业的乱象,武汉鸭脖协会早在2007年就曾申报“武汉精武路”集体品牌,然而,由于承担主体不明晰,没有通过国家工商总局的批复。
“但这并不妨碍精武系抱团发展,当前关键是各企业要放下门户之见,共同擦亮精武鸭脖这一城市名片。”武汉鸭脖协会秘书长刘世平说。
他建议,协会18家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独特的产业链条,互相借力。如在原料生产方面,可考虑共同帮扶汉口精武把崇阳养殖基地快速盘活,这样在避免鸭脖原料外进尴尬之余,也能实实在在地推动全省“亿只鸭”工程;而自己有工业园的企业,不妨整合没有基地的企业,错位研发几个拳头品种进军市场,避免同质化的内耗,也有利于整个精武鸭脖产业的有序竞争。
来自武汉市农业产业化方面的资料显示,2003年12月,武汉市开始将鸭脖子作为产业化重点产业加以扶持。次年,该市扶持第一个愿意走工业化生产的汉口精武,在黄陂武湖征地40亩,建起了全市第一座鸭脖工业园。此后几年,在政府扶持下,王松林的“精武第一家”在江岸区塔子湖建起3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并打算在黄陂盘龙城再建一座6000平方米加工车间;“精武人家”在江岸区肉联工业园内建起4000平方米的加工厂,并打算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圈地20亩,建加工基地;“可可精武”在蔡甸张湾工业园建起5000平方米鸭脖加工厂。
2008年,为了原料安全和打造富民强县工程,省委省政府结合我省实际,以汉口精武为龙头启动武汉城市圈亿只鸭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使城市圈9市发展1万肉鸭养殖户,年出笼肉鸭1亿只。“这些举措,确实有效推动了湖北鸭产业的发展。但怎样根据相关企业的特点,有意识地在产业链上做好顶层设计,政府之手还可以做得更好,更有前瞻性。”武汉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博导叶永刚表示,从顶层设计解决产业链之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