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你好!
吴晓明
年末岁首,习惯告别,更喜欢开始!
当我准备回望2021的时候,内心涌动着温柔的涟漪,我脑海里里翻腾那句久违的歌词:这一年总得来说高兴的事挺多/家人不错/朋友不错/自己也不错/看着日历总不忍心把最后一页翻过/因为要告别快乐的一年总有点舍不得……
我想,如果每一年的年关,我都有这样的感觉,这一年就算得上美好。
这一年,高考就是我们生命的分水岭。高考之前,我的日子定格成了忙碌,我奔波在家和学校之间,我徜徉在课堂、自习、早读、晚自习之间,在这些名词里我活成了一个动词。我的时间被上课、下课、考试、开会等切割着,我的日子像是一片公文规整,偶尔我也把自己放逐在大自然之中,也像是一篇铺采摛文的赋一样随意。我感受着严整的秩序带来的那种紧凑感,我也感受着课堂之外花花草草给我带来的愉悦感,日子过得有韧性也有弹性。
手头的一张张试卷似乎成了孩子们未来生活的邀请函,当然,那一张张试卷也耗费着我单薄的青春。而今天蓦然回首,似乎每个日子像是枝头的果实,饱满或者干瘪都是岁月的馈赠。
2021新年伊始,忙碌的脚步才刚刚开始,补课加上家务,在文字里享受踏实,在尘土飞扬里擦亮日子,似乎每天都过得很瓷实。
春节期间,一家人其乐融融,每天吃是第一要务,读书、娱乐也少不了,习惯了仨人在一起的时光,一切都刚刚好,不喧闹也不冷清。真正懂得了“岁月静好”这四个字儿不是生活的状态,而是灵魂的境界。
这一年,孩子懂事了不少,曾经远离庖厨的他开始面对一地的葱皮。春节期间看了一场《你好,李焕英》,我和孩子在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走出电影院,我牵着他的手,我感觉他跟我那么亲。这个因我的生命而来到这世界的生命,永远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了,他会哭湿我的双眼,尽管他会渐行渐远,可是他的脚步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我的牵挂。
孩子上学的时候,我们也开学了。我去车站送,每次看着他的背影远去,他不回首,直到他的背影消失,我就泪流。这三年,别离的情绪一直没有淡去,我不知道他的心中是不是也有不舍,可是我清楚地告诉自己,他在奔赴属于他的生活,我真的是不用追,也没有理由追,因为我还有我的路要走。每一次相聚都热泪盈眶,每一次离别都潸然泪下。
送走了孩子,我的日子就一次次大型的考试考量,似乎时间都有了重量。那段时间,我就在奔赴一场山海,有迷茫,有疲惫,在题海里我奋力拼搏,只是为了摆渡更多的人到对岸看远方的风景。有时候,偶尔的酒味充斥着平淡的日子,偶尔发表的文字也点亮着我的心情,日子一天紧跟一天,转眼就到了五月。
每个清晨,看着站在十字街头的我和学生,内心就有一种蓬勃的力量,也许人生总有那么一段时光,为了一个单纯的目标而忽略了路边的风景。
五月份,一半是烟火,一半是考试。看着孩子们疲惫的容颜遮不住青春的光芒,逐梦路上,似乎还是有太多的感动。我的日子算得上井然有序,每个午后,我坐在阳光下批阅一份份试卷,看着熟悉的名字,熟悉的字迹,我的时光就被他们的梦想卷走了。有时候忙碌之余,我也走到校园里看花花草草,这一年,校园里多了好多好看的花木,我也越来越喜欢跟草木在一起的感觉了。有很多时候觉得,孩子们是我的平凡的生活,花草是我灵魂的救赎,而文字里我精神的皈依。
五月底,一场隆重的毕业典礼成人仪式让整个校园都喧腾了,三年的时光似乎就此划上了句号。没有眼泪,没有别离的滋味,我倒是感觉这样的分别挺好的。师生之间也是一场缘分,有缘我们不负遇见,缘散我们各自走散,你们有你们的方向,我还有我的梦想,那种隆重的别离已经不适合在这个年龄上演了。
我和孩子们站在老子雕像处,初夏的阳光洒满了校园,校园里姹紫嫣红,似乎一切都是最好的模样。合影,微笑,留念。留住你们的光辉岁月,留住我的最美瞬间。
高考结束,我去了一趟杭州学习,那儿有我向往的西子湖,有灵隐寺,似乎那些景点都是想象中的星光,我在一场又一场的雨中拥抱那座城市。十天的时光,我只记住了那座城市我的湿漉漉地相拥,我也跋涉千里,追逐沿途的风景。
从杭州回到甘州,考场成绩落下帷幕,有欢喜也有遗憾,总之,人生不会太圆满,算是小满,小满即是圆满。人生难免有缺憾,不过我还是喜忧参半。报完了孩子们的志愿,似乎这三年的时光可以挥手作别。
我的孩子的暑假如约而至,他回到家似乎安静了许多,他终于决定要考研了,也许每一个关于他的决定,终究还得听从他内心的选择。每天他谈不上起早贪黑,可是也还能按时坐在书桌旁开始写写画画。朋友们以各种理由聚会,他以考研作为理由,确实避免了许多酒,当然也就避免了难受。
一个假期,多少时光在文字里流散,多少岁月在酒杯里搁浅。听着孩子们被录取的消息,内心的愉悦像是花儿一样,我们终究不负遇见,我终于明白了,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我们。
八月份,又是一个秋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忙着和孩子们回首作别,又一帮稚气的孩子们奔跑在校园,我的内心又充满了新的希望,真的是辞旧迎新。看着孩子们有点稚气的容颜,感觉青春最美,三年的陪伴又开始了。看着校园里年轻的父母,感觉岁月如白驹过隙,终究我们都不年轻了,因为80后的家长孩子已经上高中了。
教师节,也收获了荣誉。站在领奖台上,看看周围年轻的同事,内心淡淡的喜悦被浅浅的忧伤代替,我的成长终究还是慢了半拍。
刚刚走上讲台一周时间,还没有顾上带着孩子们跟着伟人领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风光,孩子们又去军训,很多时光又属于自己,忽然感觉好像多了一大笔额外的收入,我怎样挥霍都不过分。一个人的江山,一个人的明月,生活似乎也露出了可爱的模样。十年时光,我只属于我自己。就如余秀华的诗句中说: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孩子们军训回来之后,说着军训的点滴收获,每一个日子都很饱满。而我的校园里也花开正好。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开始线上教学。离开校园那天,校园里的大丽花开得像是向日葵一样灿烂,月季开得明艳而又清爽,更让人放不下的是两池百日菊,娇艳而又绚烂,而那些太阳花,不管是单片还是重瓣,都开得满心的喜悦,我在校园里徘徊了很久。
居家的日子正式开始,白衣天使、志愿者、网格员等等都走进我的文字里。一次一次的核酸检测也测出了从开始到结束的距离,而一个月的时光,左手文字,右手孩子,我收获了很多的感动,而一个“阴”成了最讨喜的汉字,一个绿码成了握在手里的王牌,有了与生活抗争的底气。每个清晨,用我文字安抚我的内心,每个午后,我坐在阳光下和一首诗相拥,和一篇文言文相伴,我的日子就变得单纯而又明亮。隔着屏幕,每天都是熟悉的名字,看着孩子们的留言,也让我心花路放。也许不管是什么样的生活,只要你付出真心,你用力拥抱,就能感受到生活的馈赠,一个月我也收获了很多温暖。
当我又回到校园的时候,花儿们终究还是没有等到我们回到校园,都凋零了,花开花落,我已经很释然了。可是,经过了一场疫情,孩子们似乎瞬间长大了。我更懂得这份烟火的日子里藏着幸福的真谛。一场疫情,让我更明白了,活着才是最大的成功,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我的内心总有一种深深的感恩,我感恩这个坚强的城市,我感恩在这场疫情中每个守护这座城市的人。
接下来的时光,交给课堂,交给孩子。
到了12月,孩子准备考研,他的日子忙碌了很多,每次知道他在自习室我就心安,图书馆,自习室永远是孩子最好的归宿。年末,西安疫情爆发,12月23号,西安封城,我的心又开始起起落落,孩子的一日三餐都成我的关注点。但是,我相信,有强大的祖国,西安一定会赢!
新的一年,我继续相信努力的意义,坚持所有的付出时间会看得见。永葆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
再见,2021!你好,2022!
(作者简介:吴晓明,女,中学教师。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张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中华散文》《飞天》《北方作家》《甘肃日报》《丝绸之路》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一百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