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为了让我国临床肿瘤学工作者能够更快、更方便地分享国际一流科研成果,2022年7月1-2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在山东济南共同主办了“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2022 China”。7月2日新闻发布会上,众位专家齐聚泉城,解答媒体问题,总结经验,畅谈肿瘤领域学科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助力,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肿瘤工作者的力量!
与会专家合影(从左至右:江泽飞教授、吴令英教授、郭军教授、于金明院士、徐瑞华教授、程颖教授、王洁教授、梁后杰教授、殷咏梅教授)
新闻发布会由CSCO副理事长、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江泽飞教授主持。CSCO理事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CSCO候任理事长、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CSCO副理事长、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CSCO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CSCO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CSCO副理事长、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梁后杰教授,CSCO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和CSCO副理事长、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于济南会场与会出席。
于金明院士
首先,于金明院士介绍了本次大会的情况。于金明院士说道,本次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2022 China大会经过紧张有序的筹备,最终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方式举办。BOC/BOA大会不仅对今年ASCO年会中40余篇重要研究摘要进行了解读及分析,还选取了CSCO评选的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和国内肿瘤领域专家在国际大会报告的临床研究要点进行精彩解读和分析。于金明院士期盼道,希望全体参会专家学者能够借此机会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共话未来,借助CSCO的广阔平台,共同促进肿瘤学科发展。正如现任ASCO主席埃里克·温纳(Eric P. Winer)教授在贺辞中讲道,新冠疫情对世界的影响一直在提醒我们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全球癌症防治水平,让我们携手为提高肿瘤临床诊疗水平而努力。
徐瑞华教授
其后,徐瑞华教授介绍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主编的《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2021》丛书。徐瑞华教授说道,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工作者在疫情防控的同时,狠抓科技创新,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临床研究成果硕果累累。这一年,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地唱响了中国之声,由中国研究者自主研究的多项国际或国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包括NEJM、JAMA、Lancet Oncology、JCO等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国际肿瘤学期刊。《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2021》纳入9个癌种20项研究,来自国内多家单位,包括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徐瑞华教授表示,当前,肿瘤治疗已进入“精准联合多学科”的时代,我们应多线并行,多方向、多角度地寻求突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2021》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流行病学、诊断、内科、外科、放疗等各方面,条理清晰、内容简洁。感谢各位编委的努力,以及各位专家同道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的帮助和大力支持,更感谢众位从事新药研发的科学家们、临床研究的专家和广大的中国临床肿瘤学者,为中国和世界肿瘤学所作出的贡献。同时,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多年来对CSCO的关心、关爱和支持。
随后,江泽飞教授主持道,《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2021》计划出版英文版,并邀请多位专家点评,传递更好的中国声音,同时便于我们对外的交流。江泽飞教授期望道,期待9月第25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2年CSCO学术年会相见。
媒体提问环节
今年的ASCO年会上有多项重磅研究亮相,中国学者的声音响彻世界,取得如此重要进展的背后原因和推动力如何?目前我国和国外研究进展相比,是否还存在差距?
程颖教授
今年的ASCO年会上,18项中国研究入选了大会的口头报告,涵盖了9个瘤种。今年,小细胞肺癌领域一项国际研究亮相ASCO,其生存获益带来了较大的震撼。此外,最值得关注的是,在临床科学论坛专场上重磅发布的,由秦叔逵教授和李进教授共同牵头的NOTABLE研究得到与会专家高度评价,被列为2022年ASCO年会的“突破性进展”和“优秀论文”。此外,ASCO还为此研究专门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并且邀请课题组在全球多地的“Best of ASCO”上进行报告。应该说,这是迄今为止,我们中国的研究者主导的临床研究获得的最高的礼遇,非常值得祝贺。我们中国新药研究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我国在新药创制研究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其次,也归功于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三,我国已在新药临床研究领域探索了二十余年,近年来逐步展现研究成果,厚积薄发,值得期待。但目前我国“first-in-class”药物的创新能力仍需提升。在创新中,更主要的是新的化合物和新的靶点的发现。在这方面,需要中国的企业、研究者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的共同合作,创造出更好的药物,造福更多的患者,并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最终实现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更好的中国声音。
程颖教授
郭军教授
非常同意程颖教授所总结的。在2007-2008年时,中国在ASCO的口头报告仅2-3篇,近年来逐渐增多。今年我国的口头报告数量是目前最多的,有18项,而且还有“突破性进展”研究,在去年ASCO年会上,徐瑞华教授的JUPITER-02研究亮相全体大会(Plenary Session),这是过去我们不敢想象的。近几年,中国临床肿瘤研究快速发展的原因,我认为是传承,是老一代中国临床肿瘤人对我们的提携、支持与鼓励。经过几十年的传承,学习国外的经验,让我们进入到创新发展的阶段。随着我国制药企业快速的发展,我国研究者的逐渐成熟,我相信,未来中国会有更多的原创性研究登上国际舞台。
郭军教授
得中青年者得天下。此次BOC/BOA会议上有很多中青年专家对ASCO年会的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解读,这样的安排对整个肿瘤领域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江泽飞教授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承担了《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2021》中的研究遴选、投票等工作,并将优秀的研究整理交给理事会审查。今年会议上多位中青年专家进行了报告,同时也邀请了行业内的专家做点评,希望中青年专家迅速成长。CSCO是一个平台,我们当初也是在这个舞台中,从年轻走过来,正如孙燕院士所说,年轻人都在走向成熟,未来将继续推陈出新,有更多的进步。
江泽飞教授
近年来,我国创新药物研发水平逐年提升,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如果我国的创新新药想要走向国际,应该重点关注和加强哪些方面?
王洁教授
我国原创研究的“中国之声”已经响彻了全世界,但真正的“first-in-class”的研究还需要更多。未来,我们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分子标志物等方面,仍需要更多、更新的原创研究成果。
王洁教授
殷咏梅教授
中国的药物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对于药企的挑战会更大,要更多地创造“first-in-class”药物。近年来,我们国内的药企已经有一些“first-in-class”药物,如乳腺癌治疗的小分子TKI类药物。也有我们国内的乳腺肿瘤领域的专家,徐兵河院士和江泽飞教授牵头的PHENIX研究和PHOEBE研究在国际的舞台上展现出了实力。除此以外,近年来像ADC类药物,中国的企业也是走在国际研发的前沿。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创造”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殷咏梅教授
随着肿瘤治疗手段的选择越来越多,在肿瘤治疗的新时代,CSCO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梁后杰教授
CSCO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在这方面,CSCO做了很多的努力,其中最为标志性的就是各个瘤种的指南制定。在国内各位专家和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指南基本保持每年更新,纳入年度最新的研究进展,让临床医生能够及时地了解最优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服务。
梁后杰教授
吴令英教授
CSCO在患者教育方面,成立了专委会,并且针对各瘤种制定了相应的患者管理手册。在临床工作中,大多数患者的医学知识一片空白,临床医生如何做好医患沟通,是临床诊疗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临床医生在与患者沟通时,应考量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患者的经济情况等多方面因素。
吴令英教授
“中国之声”逐步唱响世界,对于推动中国学者走向世界,CSCO有哪些工作方向?
徐瑞华教授
CSCO作为一个学术平台,一个社团组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就像一个中心,把我们全国临床肿瘤学的专家同道团结在一起,让我们能够认真思考临床肿瘤学目前存在哪些问题,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哪里?我们通过一次次的研讨,形成了很多的共识,了解了我们的发力点在哪里,我们的痛点在哪里,我们的难处在哪里。CSCO现在也正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创新。围绕着学术问题和临床需求,CSCO老中青专家学者共同携手,组织开展一系列多中心临床研究,并通过学术合作,培养中青年人才,同时不断激励中青年人才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展现才能。近年来,我们不仅着眼于国内学术平台,也聚焦于国际学术交流,助力中国研究和中国原研药物“走出去”,在国际的临床肿瘤实践中增添中国元素。
于金明院士
CSCO一直致力于临床诊疗规范的制定,鼓励创新,为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平台,“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英雄出少年”,厚积薄发,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实践、中国声音、中国证据和中国指南。CSCO也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壮大,就像喷薄欲出的朝阳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取得硕果累累的成绩是必然的。此外,CSCO保持着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际学会的广泛合作。这些都是推动着中国学者走向国际舞台的非常重要的支持。
最后,江泽飞教授表示,本次BOC/BOA大会也得到了其他几位专家的支持,赫捷院士亲自打来电话表示祝贺,樊嘉院士、李进教授、秦叔逵教授因疫情影响未到现场,会以线上形式和大家见面。江泽飞教授说道,CSCO永远都会跟大家在一起,携手为中国的临床肿瘤事业做贡献。
与会专家合影(从左至右:殷咏梅教授、吴令英教授、江泽飞教授、郭军教授、于金明院士、徐瑞华教授、程颖教授、王洁教授、梁后杰教授)
编辑:Uni
排版:Uni
执行:Quinta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