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西瓜注射添加剂棉花冒充肉松 “无利可图”的谣言你还相信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6 16:43:18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625    评论:0
导读

东北网6月13日讯 如今,网络谣言此消彼长,新老谣言轮番登场。今天,小编为您盘点近期与百姓饮食息息相关的“得不偿失”的不实信息,大家一定要瞪大眼睛。 谣言1:西瓜注射添加剂染色催熟 据大鹏新闻网13日报道,网上出现一则谣言称“不法黑心商贩对

东北网6月13日讯 如今,网络谣言此消彼长,新老谣言轮番登场。今天,小编为您盘点近期与百姓饮食息息相关的“得不偿失”的不实信息,大家一定要瞪大眼睛。

谣言1:西瓜注射添加剂染色催熟

据大鹏新闻网13日报道,网上出现一则谣言称“不法黑心商贩对未成熟的西瓜瓜蒂部分,注射禁用食品添加剂——胭脂红和甜蜜素,这些添加剂破坏肝脏和肾脏功能,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并表示“只要瓜瓤里有黄白色的筋,就说明这个西瓜打过针了”。谣言称西瓜中黄色粗纤维部分就是注射留下的痕迹,而瓜瓤上的白色圆孔就是注射位置。

资料图

真相:人工打针成本非常高 结出的西瓜容易畸形

牡丹江市食药监局专家表示,“西瓜注射添加剂”的谣言几年前就出现过,国家食药监局早就对此进行过辟谣,西瓜注入液体后很容易变质腐烂,甚至直接裂开,而且色素在西瓜中不会均匀分布,根本达不到对瓜瓤全面染色的目的。另外西瓜之所以会产生黄色粗纤维部分,是因为氮肥施用量、后期生长温度、品种差异等因素影响,这些都有可能导致瓜瓤出现黄色条状粗纤维的现象。而白点则是栽培过程中遇到低温,产生的一些生理变化,不会影响食用,也不会危害健康。单从销售者角度来说,每日成交几万斤的西瓜,仅人工打针的成本就非常高,根本无利可图。而瓜农如果给地里的瓜藤打针,不仅工程浩大,而且结出的西瓜很容易畸形,更是得不偿失。

谣言2:棉花肉松可点燃

5月下旬,一则视频在微信群大肆传播,称通过水洗、火烧证明市面上一些肉松面包肉松蛋糕中的肉松是用棉花做的。拍摄者称其用实验证明广东某饼家的肉松面包、肉松蛋糕上面的肉松是棉花。视频中,一名女子拆开一个肉松面包,并将面包上的肉松撕下泡在水桶中,不一会儿水桶中的水就变成了黄色。随后,女子捞起泡完水的肉松,一边撕开一边称这疑似是棉花或塑料,并将肉松点燃。该视频引发大量转发,导致网民对食品安全产生质疑和担忧,甚至相关产品被退货、下架,给一些企业造成较大损失。

资料图

随后,很多人出来辟谣,造谣的人也被抓。

稿件内容由东北网新闻频道制作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或镜像,违者必究。

资料图。

真相:棉花比肉松贵 肉松被点燃是正常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机关刊《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微信公众号“CFDA中国食品药品监管”辟谣称:肉松的本质是肌肉纤维,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放入嘴里一咬就会融化,口感松软。而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的纤维,虽然看上去也很松软,但嚼不烂。也就是说,真用棉花冒充肉松,一吃就会被识破!此外,视频中使用的“火烧鉴别法”也不靠谱。肉松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是可燃物,所以被点燃是正常的,还会有一种焦糊味,可燃并不能证明肉松是棉花做的。

最重要的一点:有网友将2016年我国生猪价格行情与国家公布的2016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棉花可比肉松贵,按照猪肉一吨1万4,棉花一吨1万8的价格,换做是你,你会做亏本生意吗?

警方提醒: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言论自由更不是违法犯罪的保护伞。每个网民都应该把握好网络言论自由的“度”,珍惜自己的话语权,做到文明上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发布谣言或者不实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造成社会恐慌或不良影响,警方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据南海网6月2日报道,2016年以来,全国共有31人和4个自媒体因散布食品安全谣言被处罚,其中被行政拘留30人、被批捕1人,被禁言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各1个,赔偿经济损失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各1个。今年以来,海南省已有3人因散布食品安全谣言被行政拘留和罚款:2016年10月,文昌市的邢某某因散布“文昌28人吃牛肉感染SB250病毒”谣言被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人民币500元;2017年3月,三亚的刘某秋因散布“甲醛泡海鱼”谣言被行政拘留5日并罚款500元;2017年5月,海口市的王某珍、东方市的庞某美因跟风散布海口版“塑料大米”“塑料大米做寿司”谣言分别被行政拘留5日。

评论:终结谣言我们不能做旁观者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动动手指,翻看一下手机中的微信、微博、朋友圈便可获取信息,同时也可轻而易举地通过这些平台发布信息。但互联网也是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给现实社会造成难以预估的冲击。

通过网络抹黑一种事物极其容易,甚至不需要科学依据,只要随意联想胡编乱造说坏话就行,如近年来网传的“塑料紫菜”、“塑料大米”等谣言,不仅给商家带来损失,给社会治理带来极大威胁,更为食品安全蒙上了阴影。

面对网络谣言,固然离不开法治的重拳,需要各地执法部门加大对网络谣言散布者的打击力度,但更应该依赖社会群治的力量。任何谣言的传出都有一定的途径,网络谣言滋生靠的微信、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但无论哪种方式都离不开网民的传播。如果每个网民都能够从我做起,不造谣不传谣,那么,网络谣言就会失去生命力,也就成不了气候,造成不了危害。

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谣言会令谣言这种传统的社会危害插上了翅膀,像感冒病毒式地传播,引发网络与现实的双重秩序紊乱。而打击网络谣言除了法治重拳外,我们每一个网民也都应该成为谣言的终结者,而不能做谣言的传播者、旁观者。

(资料来源:牡丹江大鹏新闻网、新华网每日电讯、东方网)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8500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