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看到一个本地的新闻, 15岁的男孩李一跟同学一起出去玩,其中一个女同学独自到河边洗水,没想到不慎脚下一滑,跌进了河潭。看到同学落水,李一奋不顾身地跳进水里,刚碰到落水的女同学,就被河水淹没了。最终女同学被别人救了上来,李一却被河水永久吞噬了。
看到这样的新闻总是让人感觉很沉痛,一方面为好心的李一沉痛惋惜,另一方面又把夏季溺水事件拉回了人们的视野。
可是,我们在跟孩子强调不能玩水的时候,常常会说“不能到水深的地方游泳”,很多人却不知道,其实浅水也会造成溺亡事件。
01、溺水致死无关水域深浅记得我小的时候,有一次跟小伙伴们一起在村子里的池塘边玩耍,因为天气太过炎热,我们穿着衣服跳进池塘里玩,正玩得开心的时候,我不小心脚下一滑就倒在了水里,我所站的位置水底正好有一个深水坑,我就掉进了那个坑里,整个人往后倒,脚挨不着地,水一下子就没过了头顶,当时心里很急想要叫人,然而在水里根本叫不出来,虽然旁边有好几个小伙伴,可是谁都没意识到我即将溺水。
后来大约过了有一分多钟,我用脚指勾住了旁边的一棵水草,整个人被水草的力度带到了旁边浅水区域,虽然喝了几口水,但终究是自己救了自己一命,从那以后我就有了心理障碍,害怕所有有水的地方。
很多人都以为只有在深水区人才会溺亡,很少有人会意识到浅水区也会造成溺亡事件,所以浅水区的危害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那么人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溺水呢?
其实,溺亡无关乎水域深浅,身材是否高大,体格是否强壮,以及是否会游泳。
第一种情况,多发生于野外,就像我前面说的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当时我年龄很小,还在上小学,大概身高就在1米3左右,我所处的水域深度只到我腰部上方,可是池塘底下的水域我们谁也无法掌控,所以在这么浅的位置差点溺亡。
在天然水域还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水藻、草类、泥沙等进入口鼻、气管和肺部,造成呼吸道阻塞而窒息。
以我的经验来说,溺水发生的时候,人的神志是清醒的,这个时候自然会挣扎和试图呼救,但此时由于呛到了口鼻,根本就叫不出来,很快就会由于窒息而晕厥。
第二种情况,就是溺水的时候,溺水者已经失去了意识。造成意识丧失的原因很多,比如,在水里发生了撞击等意外伤害,突发了某种疾病等等。
另外还有一种让人非常费解的原因叫做“浅水晕厥”。
浅水晕厥(Shallow Water Blackout,SWB)的名词解释是指在小于5米水深的浅水,潜水者大脑缺氧引起的意识丧失。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4年首次发布的全球溺水报告,2012年全球有37200人死于被动溺水,其中不乏游泳好手,甚至包括竞技游泳运动员和专业自由潜水员。这恐怕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02、“浅水晕厥”是如何发生的现在让我们大家做一个小测试:
你现在开始屏住呼吸,同时开始计时,10秒钟你会觉得很轻松,15秒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憋不住,20秒的时候有人就会选择放弃,30秒过去了,大多数人都会投降。
可是,如果你调整一下再来测试,比如先快速深喘几口气,然后再屏住呼吸开始计时,你就会发现30秒过去就觉得很轻松,45秒过去了还能再憋一憋,1分钟过去了,有可能才会选择放弃。
为什么深喘几口气就能给我们带来如此大的变化呢?那是因为我们的呼吸分为非随意呼吸和大脑控制的随意呼吸两种,非随意呼吸又称自主呼吸,是我们维持正常换气功能的生理性呼吸,这种呼吸状态下如果长时间缺氧,人体就会启动吸气的自我保护机制,也就是身体就会告诉自己:“你缺氧了,赶紧补充氧气吧。”
而随意呼吸则是由大脑皮层自我意识控制的呼吸,这种呼吸的功能并非生理所必须的换气。潜水前深喘几口气可以使自己潜入水下的时间更长一些,然而在潜水时屏住呼吸的时间越长,人的血氧就会降低,甚至低到影响自己正常的脑功能运转,而此时潜水前的换气会造成血二氧化碳较低的低碳酸血症,导致二氧化碳水平未达到刺激触发吸气的程度,也就是说明明已经快窒息了,你的感觉却没有提醒大脑来换气,以为自己还能憋气。结果因为缺氧而导致意识丧失,发生所谓的“浅水晕厥”。
03、“浅水晕厥”表现出来是什么状态去年我家孩子报了游泳馆的少年游泳班,有一段时间十分热衷于缺氧耐力的游戏和训练,回到家之后就用脸盆接满水,把脸放进去进行闭气训练,然而,只要是把口鼻置于水面下的闭气活动,都很容易造成“浅水晕厥”现象。
我记得去年夏天网络上有一篇文章被数人转载,大致意思是你以为你的孩子是在闭气训练,其实他已经溺亡了,讲的就是有的孩子在游泳池中整个人还是直立漂浮,而面部浸在水中,旁边的人都以为他在做闭气训练,其实他已经溺亡了。这篇文章其实说得一点也不夸张。
当事人有可能当时已经晕厥,所以表面上看不会有任何挣扎迹象,甚至没有人会意识到死神的降临,非常有经验的救生员也看不出异样,所以很难及时发现“浅水晕厥”。去年夏天,上海奉贤某游泳场所,救生员发现有人在水中憋气就下来提醒,提醒无效后跳入水中发现该男孩已溺水,最终抢救无效。
对于如何降低浅水晕厥的风险这一块,美国游泳协会给出以下建议:
● 对游泳者、家长、教练员和救生员进行教育,提高对于浅水晕厥的认识和风险意识
● 任何人切勿独自一人游泳或进行水下屏气训练
● 潜水前花一分钟重新调整呼吸,平衡血液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 不鼓励水下长时间屏气或低氧训练
● 潜水前不要过度换气,它不会提高血氧含量,相反会造成低碳酸血症,增加浅水晕厥发生机会
很多人以为浅水区域就是安全区域,可是我觉得,都知道深水区域危险,自然就有一定的防范意识,“浅水晕厥”才更容易给我们带来的精神上的麻痹。那么上面我们讲了浅水区带来的潜在危险,下面我们科普一下溺水之后的自救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溺水之后如何自救
上个月17日,有这样一则新闻上了热搜,湖南衡阳一个落水的四年级女生自救方法,被网友称为“教科书式落水自救”,原来,女孩为帮弟弟捡书包不慎落水,最终她头仰靠书包漂浮,被救援人员用竹竿救起。女孩称,当时想起老师的叮嘱,落水后乱动会加速下沉,所以在水中极力保持镇定,放松身体,最终赢得时间被救。
不得不说这个女孩十分机灵,遇事不慌,掌握了足够的自救方法,最终在关键时刻救了自己一命。那么我们作为普通人在遇到落水的情况,需要掌握什么自救知识呢?
- l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上面的小女孩之所以能够等到救援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足够冷静,这样才不至于惊慌失措。
要知道水是有浮力的,人哪怕不会游泳,人落水之后也会随着水的浮力上下起伏,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在水里乱扑腾,这样才能保存体力,放松身体随着水的起伏而起伏,在脸浮出水面时尽量呼吸空气,而呼吸时一定要注意呼气浅、吸气深,这样的深吸气可使人的比重比水略轻,此时可以配合着手向下滑水,脚用力向下蹬。
注意千万不要把手向上举或者尽力挣扎,因为这样反而会使人下沉。
- l 如果发现岸边有人,可在浮出水面时大声呼救
如果发现周围岸边有人,不管儿童还是大人,先想办法呼救,让人知道自己陷入危险,这样才有被救的可能。
- 如果四周无人情况下,就可以展开自救了,
首先看好方向,深吸一口气后憋住,手和脚同时划水。(不会游泳的人憋气后也可以短暂的漂浮在水面)。当气尽后,不要紧张,待露头时继续之前的动作直至岸边。
- l 水中腿抽筋自救法
若因水温过低和疲劳产生小腿抽筋时,我们可以使身体成仰卧姿势。用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使抽筋腿伸直,并用另一腿踩水,另一手划水,帮助身体上浮,这样连续多次即可恢复正常。上岸后用中、食指尖掐承山穴或委中穴,进行按摩。
- l 不要抱住救援人员
我们听到过太多因救人反被淹死的悲剧事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被救者接触到救人者就死死拉住或者抱住救人者,导致救人者非但没救起人,反倒自身也陷入了危险。
如果我们按照上面的方法撑到了救援人员到来,一定要冷静,按照救援人员说的去做,配合救援人员营救。
夏季是玩水的季节,然而一切活动的前提是保证安全,为了自己和孩子的安全,家长和孩子千万不要到天然水域游泳戏水,哪怕在游泳池里,家长也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况,务必做到安全第一。
我是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陪宝宝写日记,也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帐号:陪宝宝写日记,共同探讨育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