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动态冥想中,爬行是一个非常值得推荐的好方法,其作用,我在标题中已经阐述了。
之所以以前没有推荐这个方法,是因为这个方法的操作对场地和硬件条件要求较高,属于大型室内和户外练习。
不过今天上网乱看,竟然发现很多人已经在公开场合开展爬行运动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天气向暖,适宜在户外开展这个练习了。
具体操作,还是分动静两步,运动之后一定要坐下来或者躺下来进入冥想。
所以一般的爬行运动,还不能称之为冥想,只是锻炼。冥想必须有静下来这个环节,这个环节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爬行运动的方式,按照强度可以分为三种,强度最低是婴儿式爬行,重心比较低,受力点在双掌和膝盖,跪爬。其次是动物式爬行,重心高一些,受力点是手掌和脚掌,爬行运动时和动物类似。第三种,最难,对体能和身体状况要求最高,而且需要他人配合,但是锻炼效果和过瘾程度也最高,是推车式爬行,成年人一般需要两个成年人辅助,抬起双腿,使身体和地面平行,爬行者只依靠手臂力量来支撑和移动身体,还要实现转弯和变速。
为什么敢说这个方式效果这么好?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是健身作用。
爬行可将全身重量分散到四肢,以减轻身体各部位,尤其是腰椎的负荷,故对防治腰椎部疾病、腰肌劳损以及多种颈、肩、脊柱病有一定的疗效。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肩颈及腰椎的锻炼及复健有很强大的功效。
爬行是人类在学会走路之前使用的控制和移动身体的主要方式,因此爬行运动具备正骨的作用,通过这种姿势的运动,可以重建骨骼、肌肉和脏器的结构关系,对脊柱变形有很强的矫正和修复作用。
爬行可以重置血液分配,对心血管及大脑有明显改善作用。人体直立时,心脏要推动血液循环,就要克服血液的重力影响。而且人在直立运动时,下肢是主要活动器官,血液会更多地分配到下肢,心脏及其以上的器官血供相对较少。与此相比,爬行时由于心脏及其以上部位位置的降低,有利于全身的血液循环,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 爬行时头部经常得以下垂,血流量增加,能有效地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
爬行和直立行走不同,运动时需要全身的配合,腹部因此必须参与到运动中,直接或间接地运动腹部,这种运动最大的益处是促进消化系统的运动,对于相关疾病有疗愈作用,还有一定的减肥效果。
对抗重力的方式改变后,可以治疗各种下垂。
第二是疏通经络。
最容易理解的,是按照正统解剖学观点来看,对肌腱、韧带及软组织的锻炼,可以使这些组织弹性及韧度得到很大加强,这不仅是强身健体的问题,也是抗衰老的重要方法。
这种运动方式,可以增加全身筋骨的运动强度和范围,筋骨皮得到直接的锻炼,而背后的支持系统,即气血运行的系统也相应得到激活,所以是行气活血通经络的好办法。在这个形式下,平时难以得到锻炼的肩颈、腰部、髋关节以及横隔膜,都会得到很大的锻炼。
对呼吸的锻炼和增强,效果也是很直接的。爬行的姿态,会使人的呼吸变得困难,由此而可以提升呼吸的难度、强度和操控能力。呼吸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呼吸系统的功能改善有帮助,更是冥想和身心合一的最基础的功夫,意义重大。
特别值得的强调的是,爬行可以很好地锻炼和疏通膀胱经这条人体最长的经络。
第三是健脑和提升神经系统的功能。
前面说到了爬行时血液分配更容易到达脑部,这不仅有利于提神醒脑,更重要的功效是全面健脑和改善神经系统。爬行要求全身配合才能完成,这样,脑、眼、四肢和身体的神经联系会得到加强。
爬行本身,是感觉统合训练的一个重要方法,感觉统合的目的,就是促进脑和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及控制力的。尤其是对脑前庭平衡系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个系统调理好了,不仅运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会增强,更可以改善失眠、晕车等问题。
最后,也最重要的,是对心理的作用。
记得我最初接触到这个练习时,除了身体感受带来的震撼和舒爽之外,最大感悟就是表面上人是直立行走的,其实是在爬行的。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障碍和困难,实际上是全身心摸索着前进。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可预知的未来,我们所拥有的经验,和我们所面对的命运相比,是永远微不足道的,我们的一生,和八个月的婴儿抬起头爬着探索这个世界,是一样的状态。
我们在人生中遇到的挑战和障碍,其实和一只小奶狗上楼梯的强度是一样的。没有任何一步的前进和成功是轻而易举的,任何进步,都不是抬头挺胸昂首阔步,反而可能是很狼狈、很艰辛的。
所以,多年以来,遇到困难和障碍,我都会采用爬行冥想来应对,我发现这个姿势能让我更容易面对现实,这大概就是“接地气”的最直观的注解吧。
我们还进行过用快节奏的音乐来带动,进行快速爬行的游戏,这个游戏更容易释放人的激情,当野性和血性被注入到苍白虚弱的理性当中,就体会到力量由心而发的快感。
每个人的体会是不同的,但都是自己最需要的。
在做完有一定强度的爬行之后,让自己躺下来或者坐下来,仔细感受身体血脉贲张、能量和气血高速运转的感觉,同时通过呼吸,让心先安定下来,这个安详的心和躁动的身体得到反差,往往是觉悟的时刻。有些人在爬行时就会有觉悟,那么这个静的阶段,就是整理感悟和自我学习的时刻。
我把这个过程分别称为“健身爬”、“励志爬”和“觉醒爬”。
最后说说量化指标。
爬行运动的时间,会随着练习深入而增加。静态部分也是一样。
爬行的最短距离,是50米。不达到这个强度,效果无法保证。在室内,可以采用来回折返加拐弯的方法来确保距离。静态冥想时间,不低于15分钟。
初学者往往会出现两种相反的状态,一是觉得很疲劳,可能一躺下就睡着。或者是觉得兴奋,不仅身体很活跃,头脑也很活跃,无法平静。两者都是正常的,不必担心。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和水平的提高,都会转变的。
这个方法的确是对硬件条件要求更高一些,尤其是户外练习时,静态冥想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场所。所以,练习场地首选室内。
即便只能实现健身爬,我觉得也是很值得推崇的锻炼方法。
有些注意事项要阐述一下,首先是热身,在爬行之前要有充分的热身,避免运动时关节、韧带或其他部位受到损伤。二是量力而行,不要图快,根据身体状况控制强度。三是爬行过程中确保受力均匀,保持好重心,避免摔倒或者局部负荷过大。四是不要憋气,要确保呼吸的顺畅。五是如有必要,要使用防具,例如手套和护膝。六是户外练习时注意空气质量,首选草地,不要在肮脏的硬地上练习。
强烈建议各位,没事爬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