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只鸡能活着离开广东——鲁迅。
在广东,无鸡不成宴,鸡的吃法有上百种, 其中就有一种叫“菠萝鸡”。
但是各位街坊,今天“粤韵君”跟大家分享的不是吃的“菠萝鸡”,而是歇后语“菠萝鸡”的典故。
广东歇后语:菠萝鸡——靠黐(黐音chī,粘贴的意思,引申义有占人便宜,蹭人油水。如:你成日系度黐饮黐食,我点做生意啊!
那么这个歇后语是怎么来的呢?其中有什么典故?
相传在广州黄埔庙头村,住着一个啊婆,她养了一只大公鸡,毛色艳丽。每天准时打鸣,整村人都听到。
村民们每天都听着鸡啼声起床耕作,十分方便,逐渐便成为一种习惯,都视这只公鸡为村中一宝,啊婆更将此鸡视为心头好了,每日悉心照料。
邻村有个财主,平日专横跋扈。一日路过村头啊婆家门口,觉得此鸡非同凡响,便想占为己有,于是想买啊婆的鸡。但啊婆怎舍得卖呢,况且村民们也视为珍宝。便一口拒绝。
财主心生不快,见买卖不成,于是在夜里派了两个家丁把公鸡偷回了家。怎料此公鸡通人性,到了财主家中就不打鸣了,也不喝不食。财主一怒之下,令家丁把鸡杀掉,鸡肉做菜下酒,鸡毛丢出门口。
且讲啊婆发现大公鸡不见了,心急如麻,全村里里外外找了个遍也不见踪影。不禁想起日前邻村财主曾说过要买她家的公鸡,于是找到财主家。未曾想还没进门,就在门口见一堆鸡毛,正是自己日日夜夜悉心照料的公鸡,悲愤不已。
但财主有财有势,蛮不讲理,怎斗得过呢?啊婆只好一边默默流泪一边把鸡毛拾回家。为了寄托对大公鸡的思念,手巧的啊婆用黄泥塑成鸡形,再用糨糊把鸡毛一片片地黏上去,一天的功夫,一只栩栩如生的公鸡就出现了,仿佛大公鸡又活过来了一样。
不久,啊婆急着用钱给丈夫买药治病,趁着当地农历二月十三菠萝诞热闹,,啊婆便把假鸡拿到菠萝庙门口卖,由于公鸡活灵活现如同真鸡一般,围观者纷纷大赞此鸡,争相购买,啊婆卖得了个好价钱。
后来,村民们觉得这是一条挣钱的号路子,纷纷向啊婆请教。啊婆心地善良,毫不隐瞒地把假鸡的制作方法教给大家。因是在菠萝庙门前摆卖的,故人们把这假鸡叫“菠萝鸡”。据说,买了此鸡,会给自己带来好运以及健康。
有人还说,每年在众多的菠萝鸡中,总会有一只会啼的,谁买到它,一定行大运,大富大贵云云。
因菠萝鸡的毛是靠糨糊黐上去的,故广州就有了这句歇后语“菠萝鸡———靠黐”,比喻占人便宜,蹭人油水。
以上就是“菠萝鸡”的典故
如果觉得意犹未尽,如果你也同样喜爱广东文化,请关注“精彩粤韵”,我将每天与大家分享有关广东的“笋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