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李教授介绍,为了帮助客户实现不断增加的财务目标,物流地产商一般采用收购的方式,把客户拥有的物流配送设施购买回来,将其设计规划后,根据长期业务关系签订租约。专业的设计、专业的、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模式,既保证了物流地产设施的先进性、使用和管理的统一性,又有效地保证了投资者收益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我没有在成都市区投资商业地产项目,而选择了地处青龙的天下粮仓,主要的原因是看中了物流地产风险低和收益稳定的特点,并相信物流地产具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一位姓王的投资者在沙龙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物流地产的春天已经来临。英雄所见略同,在沙龙现场,还有很多像王先生这样具有长远眼光的投资者表达了同样观点。
物流地产 环境决定存亡
物流地产的发展前景无庸置疑,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好的环境,如何营造一个物流地产发展的大环境,保证其健康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物流地产是为物流企业服务的,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物流环境,需要发达的交通作为保障,需要物流企业及物流相关行业的聚集,大环境影响小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环境决定着物流地产的存亡”,四川青龙物流工业园招商部主任张晓东对此有着自己深深的理解。
据介绍,青龙物流工业园能够作为四川物流地产发展典范的很大因素,在于青龙场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交通设施以及配套完善的粮油产业工业链形成的物流大环境。青龙地处川西平原核心区域,历来是北粮南运的集散地,素有“北有青白江,南有青龙场”之称,成昆铁路、成乐高速、成雅高速以及规划中的城际快速轻轨等多条道路形成的立体交通网络使得青龙交通四通八达。更重要的是,如今在青龙场原有粮油市场基础上,随着新希望、集团、华港集团、山东鲁洲等企业的聚集,青龙场成为了食品、饲料、白酒等产业的原材料采购中心、产品加工中心和销售中心,几大产业相互关联相互促动,客户缩短了管理库存供应链,降低了物流成本和生产销售成本,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实力加强了,青龙物流的整体竞争力也相应增强了,换而言之,是青龙发展物流地产的大环境得到改善,开始走向成熟,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他亦透露,成立行业委员会是工联会的一个新尝试,整个计划的酝酿期亦接近一年。由于物流业内各领域的业务性质天然密切,因此工联会期望以此为试点,不排除将来把计划推广至其它行业。
由27个行业工会组成
有关行业委员会的具体运作方面,黄国健表示27个相关行业工会将选派十多名代表组成委员会,并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以共同探讨业内关注的问题,一旦遇有紧急事故亦会举行临时会议。另外,该委员会亦设有一个秘书处,由总干事林锦仪负责委员会的日常运作。据了解,行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包括关注及研究政府有关物流的政策并提出建议、促进内地与香港的沟通合作,推动人才培训及维护业界从业员的合理权益等几大范畴。
在物流业人才培训的问题上,黄国健同意香港物流协会的观点,认同政府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虽然政府拨款资助相关课程,但在缺乏清晰发展方向下,这些课程都倾向于提供基础性知识,只能泛泛地训练人员,而不能针对行业的发展趋势而提供专门训练。他认为目前物流业并非缺乏船务文员、码头操作员等初级技术人员,而是需要一些对供应链有充分认识及掌握管理知识的中层管理人才。
建议大屿山设物流园
关于物流业的长远发展,黄国健认为这不单涉及香港的经济产值,更是关乎解决社会业的深层次问题。他指出,香港接近100万低技术工人的业问题,正是目前劳动人口结构中的大缺陷,因此物流业的一些下游产业(如包装、配送服务)能有效吸收这些劳动力,他强调:“这不是单靠计算经济产值,可以解决得了的问题。”因此,黄国健建议政府应在大屿山发展物流园,由于该处邻近香港国际机场、规划中的港珠澳大桥落足点及葵涌货柜码头,有条件发展为区内的海陆空交通枢纽,并成为地区性的维修、采购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的供应链服务及管理。他预期,物流园届时不单可创造庞大的经济产值,更可提供大量职位空缺,纾缓本港业问题。